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生效日期:2024年05月28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农办市〔2022〕8号)部署安排,现将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2024年,在前两年重点培育品类基础上,综合产业规模、品牌基础、市场消费和国内外影响力等因素,重点培育32个品类的区域公用品牌,包括粮油(大豆、木薯、燕麦、绿豆、红小豆、油菜籽)、果品(柿子、菠萝、香蕉、枣、山楂、龙眼)、蔬菜(黄瓜、芥菜、芦笋、芹菜、胡萝卜、冬瓜)、畜禽(肉牛、肉羊、鸡、鸭、鹅、牦牛、驴、鹿)、水产(鱼,侧重于鲤鱼、罗非鱼;甲壳,侧重于蟹;贝,侧重于牡蛎;藻)、中药材(天麻、枸杞),及其他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品类。  二、培育条件  本通知培育的农业品牌,聚焦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具体是指在一个具有特定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因素的明确生产区域内,由相关组织所有,由若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共同使用的农产品品牌。品牌名称

  发文字号:豫政办〔2024〕9号;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4日为加快推进品牌强农,加强豫农优品省域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助力我省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河南,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打造豫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作为畅循环、促消费、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坚持以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协调推进为原则,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方向,以场景化、生活化、品质化为牵引,以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为抓手,强化基础支撑,突出营销推广,提升服务能力,推动产销衔接,探索省域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河南实践,不断提升豫农优品市场号召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工作目标。持续打造“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的豫农优品品牌矩阵,力争到2026年,省级以上农业知名品牌达到1500个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高质量制定一批农业品牌标准,建设一批农业精品品牌,搭建一批宣传推介平台,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豫农优品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推动我省从“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世人餐桌

一、  粮油类农产品品牌1)大豆:  黑河大豆2)小麦:  奇台面粉3)小米:  敖汉小米、  米脂小米  4)甘薯:泗水地瓜、  连城红心地瓜干、澄迈桥头地瓜5)茶油:赣南茶油、酉阳茶油二、果品类农产品品牌1)梨:  隰县玉露香梨、  砀山酥梨、库尔勒香梨、莱阳梨  2)葡萄:福安葡萄、马陆葡萄3)西甜瓜:  昌乐西瓜、  民勤蜜瓜、南汇8424西瓜、大兴西瓜、东台西瓜4)蓝莓:  麻江蓝莓5)猕猴桃:  眉县猕猴桃、都江堰猕猴桃、  修文猕猴桃6)芒果:百色芒果、  三亚芒果7)石榴:会理石榴、蒙自石榴三、蔬菜类农产品品牌1)葱:  安丘大葱2)山药:温县铁棍山药、武穴佛手山药3)白菜:胶州大白菜、如皋黑塌菜4)花椒:  江津花椒、韩城大红袍花椒四、  畜禽类农产品品牌1)羊:盐池滩羊肉、  南江黄羊、祁连藏羊、锡林郭勒羊2)鸭:  三穗鸭3)禽蛋:  高邮鸭蛋4)蜂产品:  虎林椴树蜜五、水产类农产品品牌1)鱼:桐江鲈鱼、  曹妃甸河豚鱼、白蕉海鲈2)贝:连江鲍鱼、  东港杂色蛤3)甲壳:  阳澄湖大闸蟹、博兴对虾、三门青蟹4)藻:荣成海带、如东条斑紫菜六、饮料作物类农产品品牌1

农商研究院Farmigo.Net注: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业品牌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标志。农商研究院摘录《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施方案(2023-2025年)》部分内容。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脱贫地区品牌打造能力明显提升,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溢价能力明显提高,品牌引领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作用明显加强, 塑强50个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精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200个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地域性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培育300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授权企业品牌和600个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推动建设一批质量水平高、供给能力强的农产品原料基地品牌。

发文字号:工信部联消费〔2023〕31号 发布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成文日期:2023-03-16发布日期:2023-03-29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银保监主管部门: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是我国食品工业重要发展载体和关键增长引擎。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推动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制定本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