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研究院Farmigo.Net注:本文根据魏延安(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在第二届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峰会的发言整理。
顶层设计的前提是知己知彼
先从桐庐说起。第二届县域电商峰会在浙江桐庐县举办,桐庐作为东道主发布了桐庐电商的一些做法,将最近几年在电商上的发展归结为“从无到有”,意思是工业也好、农业也好、三产也好,这几年都先后嫁接上了电商思维,电商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但必须注意的是,桐庐的电商是“从无到有”,并不代表着桐庐的电商是“一无所有”。翻开桐庐的地方名片,不乏高大上的光环,比如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中国第二美县域、世界级制笔基地、中国快递之乡、针织之乡、中国百强县、浙西第一经济强县,桐庐还是杭州的后花园,距离杭州市区只有80公里,电商巨头阿里巴巴近在咫尺,等等。显然,桐庐电商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厚积薄发、顺势而为。
由此可以看出,县域电商的顶层设计,首要的问题是认识电商,认识县情,知己知彼,如此方能把握好定位,精准用力。
顶层设计必须考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顶层设计的第二个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一些人反对政府主导县域电商发展,担心是政绩工程,担心电商之路会走偏,这些担心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一些县域的电商发展,不是政府越位的问题,而是严重缺位,导致发展迟滞,电商主体难以有效发育。
在电商的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就像两个巴掌,合拍才能掌声雷动,精彩纷呈;否则可能孤掌难鸣,了无生气。所以,政府的手不能不出,否则就是行政不作为;但也不能乱搭手,那是行政乱作为,特别是一些地方的一知半解、长官意志,必须警惕。
那么政府的手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我看应该有三个基本标准:一是风向标,即政府基于县域实际,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配套措施,要让县域电商从业者走什么路,才好与政府合拍;二是催化剂,其作用是加速化学反应,但不影响化学反应结果,这是政府调节市场的最理想效果。
实际上我们也经常讲扶上马,送一程,大体是一个道理。但什么时候扶上马,什么时候丢开手,却很有讲究。孩子才七八岁,你非得让他自己骑马,很可能会跌下来,摔骨折,这种情况是政府政策扶持不到位;而孩子已经二十多岁了,你还牵着马不丢手,或者说孩子已经让你宠得不敢让你丢手,这是政府一味扶持的恶果,导致企业丧失了竞争力。
第三是定心丸。政府要做的是绝对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企业发展好的时候,政府要少插手;企业发展有问题的时候,政府才要大显身手。比如电商企业要在双“11”备货,流动资金怎么解决,临时的仓储也有问题,政府能不能协调解决?我认为政府对于电商经营主体应该一种胸怀,就像歌曲《朋友》中所唱的: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
层设计的指导思想要清晰
顶层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应该要落脚于让市场主体充分发育,茁壮成长,形成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最终实现县域电商的全面繁荣。然而现实是,好多县在电商的问题上,可以归结为“看小了、没生态”。
所谓“看小了”,一是把电商这个事情看小了,感觉就是网上卖一点货,没有看到电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二是把电商的内容看小了,基本只关注在网上零售,缺乏对大电商的整体认识,对B2B、O2O以及由此衍生的互联网金融、农业众筹等新业态知之甚少;三是把电商的困难看小了,以为搞培训、补贴一点资金就可以,结果半天起不来。所谓“没生态”,一是没有电商服务,让创业者单打独斗;二是没有人才,有想法没办法;三是没有产业配套,根本拿不出适合上网的产品来,产业链的问题更多,搞起来到处跑风漏雨。
所以,顶层设计提宏伟目标是可以的,讲发展模式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有实实在在的配套措施跟进,要以规划引领工程,以工程布局项目,破解县域电商的现实困境。电商需要什么服务,政府就提供什么服务;电商需要政府如何改革,政府就应该如何改革;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打造出一个精良的电商基础设施和电商公共服务。对电商如此,对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同样如此。
顶层设计要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不要迷恋模式,走自己的路。在一个标签流行的年代,大家往往想对一个县的发展进行提炼,总结为一种模式。但是,模式是干出来的,不是预设的;已有的模式本质上是唯一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
第二、关于行政推动,一把手工程是对的,但一把手抓还不够,还得抓住下面的一把手,整体动起来。县委书记、县长再能干,底下的人不理解、不支持、不动手,县域电商还是起不来。所以,四大班子都要动,各个部局也要动,各个乡村也要动,而且都要是一把手在动。我给一些县出主意,电商启动之初,就抓“四个一”,一个县级领导包抓一个电商经营主体,近距离接触电商是什么,怎么帮一把;一个部门围绕电商发展办一件实事,解决现实困难与问题;一个乡镇找出一个能上网销售的特色产品,以备开发;一个村找出一个愿意干或者已经干的年轻人,培训上路。
顶层设计要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不要迷恋模式,走自己的路。在一个标签流行的年代,大家往往想对一个县的发展进行提炼,总结为一种模式。但是,模式是干出来的,不是预设的;已有的模式本质上是唯一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
第二、关于行政推动,一把手工程是对的,但一把手抓还不够,还得抓住下面的一把手,整体动起来。县委书记、县长再能干,底下的人不理解、不支持、不动手,县域电商还是起不来。所以,四大班子都要动,各个部局也要动,各个乡村也要动,而且都要是一把手在动。我给一些县出主意,电商启动之初,就抓“四个一”,一个县级领导包抓一个电商经营主体,近距离接触电商是什么,怎么帮一把;一个部门围绕电商发展办一件实事,解决现实困难与问题;一个乡镇找出一个能上网销售的特色产品,以备开发;一个村找出一个愿意干或者已经干的年轻人,培训上路。
第三、人才培训只是一个切入口,更重要的是培训以后怎么办。培训只是点第一把火,火起来后必须要有后续的燃料供给。电商在县域的起步,就像荒漠种树,有苗没水活不成,电商服务就是水。目前,电商服务是县域电商特别是中西部电商的最大短板,必须在这方面努力跟上。而且,现在的电商培训也要改进。面上的培训之后就是分层分级,领导与创业者要分开讲,初入门者与已上路的要分开讲,个体创业与电商企业要分开讲,更要把传统的走出去、引进来,洋专家与土专家结合等有效办法用起来。
第四,关于优惠政策的问题,钱不多不要紧,关键用在刀刃上。目前的政策导向大体有三大误区:一是盲目做电商平台,烧钱很多,没有效果;二是盲目建园区,投资大,但在县域电商初期作用不大,因为没有成熟的电商主体来入驻,而且大部分园区空有基础设施,没有电商生态圈;三是一味地招大商引大资,把有效资源全部补贴给个别企业,导致电商发展独木难成林。正确的思路是“大象起舞”与”蚂蚁雄兵”同在,可以招电商企业回来,但更应扶持草根电商创业。
总之,县域电商的顶层设计,一定要有一点大视野,识大势而动,想清楚了再干;要有一点大胸怀,坚持打基础,管长远,在县域电商生态上多下功夫,前期可能慢一些,后期走得会很好。我也相信,那些在县域电商上的经典案例和人物,也一定会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上留下深深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