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盒马工坊爆款打造

农商研究院Farmigo.Net注:成立于2018年的盒马工坊,主打短保冷藏品的熟食、面点和半成品,是盒马重点自有品牌之一。2020年,盒马成立3R(即烹、即热、即食)事业部,盒马工坊被划归旗下,张千成为盒马3R采购中心总监。以下为2022年11月上旬的一次媒体访谈记录。

提问:你们团队的规模有多大?
张千:总共有七十多个人,二十多个研发人员,还有五十多人。这五十多人在距门店300公里的半径内负责采购。我们是短半径作业,要确保区域内的商品落地,不走样。因为我们是300公里的短半径作业,所以盒马除了标品,还有很多地域性产品。比如上海的工厂再牛逼,也做不出类似武汉口味的热干面;相反在武汉工厂,豆皮味道也肯定不如上海。

提问:盒马开发新品的第一考量是什么?
张千:肯定还是做大品,看单品的天花板有多高。其实这个跟投资逻辑是有点像,比如说就像杨枝甘露,它认知度高,是甜品的Top1。有很多东西你需要供应商陪着玩,如果他花了很多精力改造工艺,结果量不足以支撑,你很难去说这个故事。第二个就是行业的趋势,每年的风刮往哪里,我们也会看。

提问:如何判断单品天花板?
张千:我们很多数据来自外界,我们也会看美团的餐饮报告、券商以及IDG等机构的报告,我们也真花钱买报告。

提问:做杨枝甘露这款产品时,你们测算其体量是多少?
张千:当时没有绝对的数据。我当时在做的时候,那一年是7分甜迅速扩张和发展,所有的茶饮店都开始爆这个品。我觉得7分甜一个品,可以撑起一个2000家的店,说明它绝对是一个能成的品。

提问:新品洞察上,是否已摸索出成熟经验?
张千:今天我们在做餐饮零售化。很多时候,餐饮企业的产品走在前面。我们现在把手工餐饮的产品变成了工业化可覆盖。比如柠檬凤爪就是典型案例,在盒马之前就只有餐饮企业做,这方面我们走在前面。那一年是2020年疫情,我们在家里刷抖音,当时网上就有人教大家做柠檬凤爪,后来我们卖掉了1.2亿元的柠檬凤爪。

提问:你们也做了很多品类微创新?
张千:我们对食材的要求比较高,产品的更迭也很频繁。比如无骨凤爪,我们要求用到50-60g的大凤爪,而且带骨率只能有10%。其实杨枝甘露也很难做,大家都知道杨梅的含虫量很高,但我们的杨梅汁(单瓶杨枝甘露)里有22颗杨梅,内容物做这么高,也花了差不多半年时间。

提问:一个新品除了复购,你们还关注哪些数据?
张千:我们一般不看单品的复购,而是看品类复购。我们很多品复购都很高,但渗透率不高,因为它比较针对特定人群。打个比方,馄饨皮是一个渗透很低,但复购很高的品,不是足够刚需,但买了的人一直会买。再说重阳糕,在重阳节时会有很高爆发,但跟随节令更替热度会迅速下降,就不会有复购。所以不能看单品的复购,需要看的是结构。就是这个池子够不够大,品是否足够大,决定了它能不能矩阵化,而不是看复购。比如凤爪,我们2022年做了百香果(口味)、蒜香(口味),然后还做了泰式口味的。

提问:盒马如何定义“伪需求”?
张千:我们新品的研发期一般是60-90天,观察期是三个月,这三个月我们关注销售排名。如果销售落后,损耗超过销售,就是一个赔钱的生意。如果说它今天赔钱,渗透跟复购肯定都不会高的。但我们不会据此淘汰一个单品,我们看它是否满足盒马的商品结构。我们看日本的7-11,它是把日本的所有餐复刻到便利店里。盒马工坊要承担中国人的一日三餐,满足的是到家场景的早餐和晚餐,以及办公室场景的早餐跟中餐。消费者在吃的范畴里,工坊的商品矩阵是否齐全,东西能否都买到,这件事情是我们先要完成的,然后再看结构里哪些品类滞后。我们不会因为新品达不成预期就淘汰,淘汰商品是从结构开始。

提问:盒马爆品的定价策略是怎样的?
张千:我们的产品利润,比餐饮企业低,但高于零售企业。比如2022年刮起的中式沙拉风,就是凉菜搭配,盒马一个月销售额超过60多万元。传统零售企业的利润在20%,餐饮的利润大约在60%-70%,我们利润至少比零售企业高出10%。能有这样的定价空间,其一是我们的产品独家,人无我有;其二我们真的非常追求成本,我们所有的头部供应商都是源头直采,甚至是基地直采。盒马现在有18座城市配套工厂,那也是我们的仓储物流中心,头部供应商把产品送到工厂,然后我们再配送到门店。

提问:盒马工坊赚钱吗?
张千:这个问题以前有投资机构也问过,他说你们短保3-4天,你亏损吗?实际上盒马工坊自2018年起步,2019年我们初具规模,就开始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