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野草新消费”的折原(crui12580)专访了方诗魂(食亨创始人),结合食亨的成长模式,方诗魂分享了对餐饮本质、外卖代运营市场的看法,以及对下一阶段核心和行业走向的判断。
我最开始创业做的是教育留学规划,但它有几个很显著的特点:
第一,市场较为固定,体量有限;
第二,没有复购,留学较难产产生复购,每一年都是新的开始;
第三,依赖人,对于个人能力的好坏依赖度非常高。顾问自己就可以出去单干。
所以后来我在创业的时候,首先就是要把这几个点规避掉。外卖代运营这件事是满足的:
第一,市场毋庸置疑,餐饮外卖市场的体量非常大;
第二,复购。我们和客户形成的都是长期合作关系,每个新用户都是在往上叠加,有复利效应。假设今年做了1个亿,那明年就是以1个亿为起点;
第三,核心是数据。我们花几千万搭建的数据系统和积累的数据谁都带不走,一个运营更不可能跳出去自己单干。
一、瑞幸、喜茶不代表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
1、中国传统餐饮品牌不擅长做线上
我们是在2015年关注餐饮外卖市场的,当时一个线上交易平台,就能做到一年几百亿交易额了,同时还能保持每个月10%-20%的增速。上一波像这样的市场是O2O。
但O2O里面有很多伪需求,一旦补贴消失就不存在了。外卖不一样,它本身养成了消费者习惯之后就变成了刚需。
另一方面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外卖也是未来的趋势。随着餐饮供应链的完善,集采和集中加工的成本都比在家做饭要低,食材可能还比你好,最后的价格甚至跟你自己做饭的原材料成本是一样的。
所以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个长期的市场,但一开始也不知道做代运营,只是想怎么迅速切入这个市场,先摸索两年,看看到底未来的方向是什么?这个行业的机会点在哪里?
大多数传统的中国的餐饮品牌,是擅长做线下,不擅长做线上的。所以我们是不是能够通过我们擅长的线上的优势,帮助餐饮品牌赋能,在线上获得交易额的稳定增长,然后一起变强。这是我们最初做食亨的出发点。
2、中小商家目前仍是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
互联网圈的人,可能会关注在一些爆发性比较强的餐饮品牌。但其实绝大部分餐饮企业都还很辛苦在做运营,逐步地增长流量。我们不能以瑞幸或者喜茶,去看整个餐饮市场,他们不代表中国的餐饮市场,街头随处可见的小餐馆才是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
所以我们在帮他们赋能的时候是基于数据去做运营指导,这其实是比较“重”的模式。
因为最主流的餐饮商家依然非常传统,缺乏互联网的运营经验和能力。另一方面线下开店需要考虑的事情已经很多,非常辛苦。而线上又是一套完全不同的逻辑和打法。
如果你只是把数据或者方案做出来交给他,他可能也不清楚背后的含义,也没有这个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商家从线上解放出来,让他可以专心线下。我们必须要告诉他哪里有问题,要怎么去调整。怎么帮他把生意做起来,我觉得是商家真正需要的价值。
二、餐饮市场的长尾效应 中小商家空间巨大
1、先切入头部玩家,再渗透腰部玩家
要做好这个市场,首先得积累大量的数据和交易的观测,这些恰恰就是大型连锁客户的特征。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选择了最难的打法:从头部客户切入。通过服务头部客户来积累数据,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然后以此去渗透腰部玩家。
食亨成立初期主要做了两件事,除了搭建优秀的团队之外,另一方面就是,将一部分精力放在积累数据、交易观测,以及对商圈的分析、理解等方面。考虑到大型连锁客户的需求多样,交易量和数据量也较大,我们从大型连锁客户切入,帮助他们做线上赋能。
等从这些客户身上总结出较为完善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之后,食亨再切入中小商家。
到2017年八九月份的时候,服务了一些比较大的连锁品牌之后,累计了大量的数据,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方法论。这个时候跟品牌方沟通时间和效率都获得了较大提升,用户也是这个时候开始规模化增长。
但中国的餐饮行业高度分散,头部商家可能只占整个市场的5%-10%,腰部和长尾的市场有非常大的空间,所以中小商家才是我们未来的核心。
我们开始跟腰部和中小商家合作的时候发现,如果没有这些服务头部商家的经验和方法论,你很难真正帮助到腰部商家。
头部商家一般是个性化的需求,有的关注利润,有的关注曝光,我们的角色更多是决策支持。而腰中部商家的核心诉求基本都是提高收入,他们的问题反而是最现实、最需要全面去解决的。
2、餐饮的本质是占据消费者时间
无论是大型连锁还是中小商家,无论哪种体量的客户,我们提供的线上的精细化运营和数据分析指导服务都是一样的。这跟消费品不一样,比如3C和服装的逻辑完全不一样,你的库存、周转率、消费人群都有很大差异。
但是餐饮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不管你中午是吃云南菜还是小火锅,都是一顿饭的消费时间。就像一个用户原本可能是想吃鱼的,但当他打开或者,先看到了别的菜品,可能就点了其他的,随机性和可替代性太强了。
虽然餐饮也有很多品类,但本质其实都是占据消费者某顿饭的时间。所以运营的基础逻辑是相似的。不管是星巴克的几千家店,还是云海肴的100家店,我们都是按照同样的方法论去服务。
三、供应链赋能将成为第二增长点
1、下一阶段帮助餐饮品牌更深度的赋能
我们目前主要还是帮助品牌打通线上,虽然也开始在往线下做延伸,比如给门店做培训。未来在食品安全、动线改造、供应链这些方面,都可以逐步渗透。
所以在2019年,线下的摸索是我们继续把这个行业做深、做透的重要方向,也是帮助我们和商家客户提高粘性的重要手段。
我们是不是可以派专业的人去帮商家把关,如果把食品安全做得更好,消费者对你更放心,交易量也就更大了;或者通过优化厨房动线来提升效率,出餐更快,外卖量也更大。
线下的服务其实有很多类似的机会,其中供应链的赋能可能会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因为很多时候,产品不好才是卖不出去的根本原因,哪怕运营做到逆天了,产品不行,也不会有复购。
这方面是不是可以帮商家对接一些供应链资源,帮你找到更好的原材料厂商。或者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降低成本,都是可以尝试的。
包括结合,比如一个品牌产能不足,通过线上数据发现是线下出餐的问题导致的。那你就可以通过线下一对一的接触,帮助它改出餐的流程,提升效率。
另一个方面,结合我们全行业的数据,可以在一个区域内找出哪些产品和品类是真正能够抓住消费者,适合商家去做深度突破的。
比如我们通过数据发现,附近3公里内的潮汕砂锅粥卖的特别好,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商家,建议他们上潮汕砂锅粥这个产品。如果没有原材料,我们再把原材料和配方都供应上。然后再通过线上运营的手段把这个产品推出去,这也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
从前端运营、销售,到线下出餐流程、供应链,最终我们的愿景肯定是希望能够帮助商家解决开店遇到的问题,帮他们长期稳定的提升交易额 。
2、零售化是外卖平台的一大趋势
线上的商品交易平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即时送达平台,一类是即时送达的。餐饮外卖是即时送达平台的代表,但我们也很明显地看到,零售类的商品里,也会产生类似餐饮外卖的需求。
而且零售在即时达平台中的占比是越来越大的,所以我们慢慢也在开始做零售的业务,但跟零售管理的复杂程度要高很多。一个便利店可能有上千个SKU,但餐饮可能就几十个个菜,SKU要少很多,而且都是现做的,管理起来比较简单。
所以零售的业务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团队在运营,我们希望未来,能把零售客户的体量做到较大的占比。
3、没有新进入者的机会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新进入者的机会了。一方面,整个餐饮外卖市场的渗透率已经很高了,市场增速放缓意味着未来要争夺存量。过去每年百分之四五十的增速,这样的增长机会不会再有了。另一方面,数据和头部品牌的积累是竞争的核心,这两块已经形成明显的头部效应了,这个行业没法像C端市场那样靠烧钱和补贴来拿市场。
外部看起来我们融资比较多,但我们筹备资金的目的是,当我们遇到增长第二曲线的时候(比如供应链),能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它走到下一阶段。
——————
目前,食亨团队已服务超过300个餐饮品牌的数万家门店,包括星巴克、周黑鸭、真功夫等连锁巨头。以上海为中心,业务覆盖超过100个城市。目前估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单月GMV超过4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