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2B,曾鸣书院上有这些讨论

农商学堂 · 2017-08-02

农商研究院Farmigo.Net注:摘录曾鸣书院上面关于S2B的一些讨论

一、谁是S,谁是B?

【企业】:1、做企业最大的问题是策略与操盘的衔接,看了很多问题我认为在理论层面很容易看清楚的谁是S,谁是b,在实操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偏差:在你所在的领域里,谁是需要整合的S?谁是需要赋能的b?在做策略判断和落地的过程中,是针对哪一方面的诉求去搭建的?是需要整合的大S下的各种角色,还是依据赋能对象的核心诉求?

2、就着这一点继续推演,假设S是个整合了某一块供应链资源的平台,也就是我们要做的企业,那这个模式更像是B-S-B’-C或者S-B-B’-C,B是实际的商品拥有者,而B’可以是IP或者其他类型的流量入口,S要赋能的对象是流量入口,还是商品拥有者?还是将商品拥有者与流量入口合并?

3、如果所述,一个企业刚开始起步,如果不是天然拥有一方重资源,则很有可能两边都轻,既要花精力整合供应链,又要花精力去吸引B,如何在行业中找到非线性投入,能快速在一则形成强关系?

【小凡】:判断一个商业问题有两个视角,一个是宏观视角,适合做理论分析,就是看整个商业格局。但是在实操层面,更有用的是围观视角,就是看用户价值。

落到你讨论的 S2b2c 的问题上,你设计商业模式的切入点,在于你要想明白,S和b一起,或者S加b一起,到底给C提供什么样的独特的价值。等到你有确定的价值在于,或者你找到独特的价值点之后,你回过头来看,哪些适合S提供、哪些适合b提供,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协同。

所以你问题其实是偏实操的问题,而实操上最重要的是,要先明白你的用户是谁,而你能给他们提供什么价值。

【企业】:所以最终落脚点都要回归理解C的市场,理解C的诉求?这样才能真正给B赋能,吸引B?还是把对C的挖掘和探索完全放开,让B来挖掘?

小凡:你说的很对,最后的落脚点要回归到C,但可能蛮重要的一点是,不是C的诉求,是C的需求。S对B赋能、和B满足C的需求,是协作而不是排他的关系。作为S,既要理解B,从而更好地对B赋能,同时也要理解C,来提升对C的需求的满足。这也是S和传统的经销商或供应商的根本不同。理想的情况下,S因为理解了C的需求,所以对小B赋能的方向就会更清晰,是增强了小B为C服务的能力,而小B得到了S的支持之后,就有了更大的空间去探索和挖掘C的需求。

【企业】:还有第二个问题,真正的商家小b和流量入口有的时候是分离的,例如网红、买手,假如最后我希望面向的是离消费者最近的人,那我的赋能对象就应该是这些流量入口,我是引导将商家培养成流量入口呢,还是直接赋能给这些流量入口,还是借力?

小凡:你的直觉很好!赋能给离最终消费者一个环节的小B很重要,这样变化才多,空间才够,如果是S2B2B2B2B那种常常是没搞头的。在实操层面上,小b总是希望被培养成流量入口,S可能也会下意识觉得自己可以培养小b成为流量入口,但这个其实是很难做到的,例如很多做所谓“零售通”的事情的项目就是这样的。

流量这个事,首先要靠小b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论你用那种方式,是给工具,还是给新的资源,还是教会他们新的方法,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你替他们把流量拉来,肯定是很困难的。

S2B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新鲜有吸引力的模式,很多人想卯足劲做大一个S的供应链平台。然而在2b的领域很难找到明显的网络效应,只能在规模效应上找出路。现在,杨仁斌(“有邻”创始人)和小凡(曾鸣书院)在规模效应上看到了一些2b的机会。

讲一下目前对S2b的一些朴素看法:

不管你是因为能力结构、个人情怀、历史进程、风险偏好,总之,决定在2b领域谋求发展了,很多人仍然会想寻找做平台的机会。内心里,平台就是规模大,好赚钱的意思,相比做供应商,做外包,明显吸引力大很多。那该如何考虑呢?

二、S2B如何切入?

能符合规模躺赚的平台就肯定是大服务平台对很多小客户的结构,该如何切入?2b领域是很难找到明显网络效应的领域的,只能在规模效应上找出路了,寻找某种规模效应明显的关键服务集约化提供,这样对小b的控制力,商业模式,粘性,才有基础。这里要抛出一个论断:拼凑一堆规模经济效率不明显的服务强行搭平台,是2b领域的不成立模式,也是很多人落入的陷阱。

规模效应是工业时代的传统武器,明显有规模效应地方,被各种角色都把持的严严实实,为啥现在又有机会可以利用呢?因为我们看到有一些机会:

1.技术的进步,使得原来无法利用规模效应的领域可以用了,通常表现为服务产品化,比如共享充电,娃娃机、智能停车、智能公寓等无人智能设备。

2.在线化和移动互联网普及,使得社会性协同网能够在局部出现了,比如微商,比特币生态,“某某合伙人”的新型加盟体系,通常表现为松散的商业联盟组织、依靠数据打通支持的信息化系统支撑的新型商业合作关系。

3.真正有革命意义的,规模效应领域内的核武器,是活数据,算法,服务化的三位一体。活数据是一种新的超级规模效应,同时在数量和时间两个维度起作用。这方面的表现,往往体现为产品服务化,比如信贷业务大爆炸。

在这个时点上,往往一二三可以同时出现,就像曾鸣书院三浪理论指出的。但是从增长空间上,第三类模式是更有爆发力的。所以要发挥互联网人的优势,向软件化,在线化,数据化要效益。

但是要注意到,S2B模式里的红利,不是来自这个模式本身,而是来自于是否找到规模化赋能的手段,成功调动了小b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力比例高的,和用户深度互动要求高的,服务过程复杂的,小b肯定是有先天优势的,整个商业是往这方面走的。

不同领域的需求,有些是天然个性化为主,例如服务业、餐饮业、围绕美的行业,有些开始阶段更强调一致体验,对少数人在高阶阶段在意个性化。所以不同领域内S2b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不一样的,不要当做未来唯一的方向。而且,S要找到能给b赋能的关键环节,还能做到明显规模效应,甚至互联网的边际成本大幅度递减(通常是通过在线服务才能实现)的场景,其实不容易找。由于本来大量小b的业务领域,通常是发现很久的存量市场,但最好是要找增量市场,否则S2b前期带来的效率提升很有限,从0到1的过程也是很慢的。

所以,S2B从投资和战略的角度可以判断未来是不是会诞生这个大家伙,但作为创业者,要慎重不要往模式上靠,要回归商业本质,取势,做出独特价值规避竞争,寻找做出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的方法。

三、S2B的其他思考

一个基本观点是,S2B2C的模式是不可能颠覆2B行业的的基本规律的,因为对2B行业来说,往往不同行业的特性非常明显,差别很大,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很难有跨行业的统一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小说、杂志和报纸同属于所谓文化产业,看上去很相近,但细究起来,就有完全不同的运作方法。

通常来说,服务占比越高的、服务越重要的行业,小b的优势更明显,但是切入这种行业的时候,要选比较窄的地方切入,因为组织服务的难度很高,上来就大而全是比较困难的。能不能找到这种服务,同时这种服务还有足够的利润空间给大家分,这就是商业创造力好玩儿的地方啦。

我们提出的最理想的模式,是在2C服务的场景汇总通过 S 向 b 赋能,从而完成协作。理论上,这一模式不是一定只能在线上完成,但在现实中,几乎成功的案例都是有线上的因素在里面的。这是因为在对C的服务场景中,S 和 b 通常需要某种现场协同,那么,如果不通过线上的手段,往往这种协同是没有效率的,起码不可能在每个小b的服务场景下,s都派一个具体的人在现场参与吧,这样就无法规模化了。所以,如果S要和b一起组成对c服务的有机体系,一定要有线上的因素。

S2b2C模式,通常介于两种情况之间:

1、如果S有很强大的2C能力,可以直接吸引到足够的C,那么通常S会采用B2C的模式,而把小b都发展为自己的加盟商;
2、如果S一点2C的能力都没有,对小b吸引C的助力很弱小,那么通常S只能成为小b的供应商,而很难具有面向C的合作伙伴的影响力;

典型的S2B模式恰恰是在这两者之间,S即不够强大到独力一统天下,又不会弱小到毫无核心助力,在这种情况下,当面向C的时候,S和小b如何分工,S要在小b为C服务时穿透多少,比例如何,这是典型的S的价值立足点。大家中医又是医疗行业,是典型中的典型。

农商研究院Farmigo.Net,由休橙发起,实践和研究农业电商农村电商

s2b
Theme Jasmine by Kent Liao;Farmig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