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斌:一年1000社区,10万会员

农商研究院Farmigo.Net注:本文作者为李玉斌(深圳市橙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2015年,我就想着用移动互联网工具,去做自己想做的健康事业。我也一直认为,未来社区中产阶级家庭需求,是非常有前景的。回归到家的层面,中国人还是很讲究,我是非常乐观的。

那怎样才能连接千家万户?衣食住行里,还是吃,高频刚需。那做B端还是C端呢?这就是做客户还是做用户的抉择。

面对B端客户,你是他的经营单位,对客户来说,首先说的一点价格。对它来说,成本越低,就越优。这跟80代大家做流通的理念是一样的。做B端可能很容易上岸,赚到钱。但做C端才有价值,这就涉及到价值定义。C端是太难改变,但不代表它不可改变。改变了C端,也可以回过头来,改变B端。

只是商品属性的价值,就是单位利润乘以规模,我第一次创业成功,做酒时已经解决这个方程式。这个是传统消费品模式,如果你做这种模式,在选品类时,一定要考品类的市场空间有多大。而这种业态下的竞争,最终是品类品牌竞争。这就做B端的逻辑。

为什么做菜苦逼?中国人对蔬菜的价格,是有个定义上限的,你说你种植成本高,消费者没办法识别,10块钱和2块钱的菜,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为了不上当受骗,他就不买。纯净水市场也一样,为什么昆仑山做不上去?在中国,一瓶水的定义,出不了5块钱的东西。不是营销水平不高,也不是喝不起水,那些打高尔夫的,买不起5块钱的水吗?是价值观的问题。做酒、房地产、保健品是可以,行业天花板高啊,一瓶酒,几块钱也有,几万块也有,但做菜不行。

这也决定了农产品打造品牌难度高,溢价空间低,又难长久获得品牌红利。都说生鲜风口来了,大家就真的像死猪一样扎推在风里,等着飞吗?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去找风口。那我理解的送风口在哪里呢?

农产品最终走的通的,一定在渠道上,我称之为渠道再造。渠道代表获取路径,能不能实现一揽子需求,便捷实惠新鲜,这就是用户想要的。谁愿意花钱买个菜的包装?谁愿意拿卖菜的包装出去炫耀?与名酒、名车不一样,它解决的是一家三口生活所需。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客户在群里评价,我早上七点打开门,看到新鲜蔬菜,我一天的心情马上敞亮了,这句话是让我最感动的。我希望我们的用户,看到我们的菜,他一天的心情是好的。

我理解的C端,不只是商品,而是商品和人的价值关系,这种价值要远远高于商品本身的利润。这样是生鲜机会所在。也就是说商品,不再是一次性买卖,它的商品属性弱化,本身就变成媒介,变成链接、信任的方式。

消费者需要什么?需要当天活杀的鱼,新鲜的蔬菜,需要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从这点出发,在来看传统的生鲜电商,从PC端就发展过来,为什么99%都亏损?

为什么化妆品、服装、图书行业都可以做,生鲜却走不通?因为供应链要求高啊,每个环节对产品品质都会产生影响。这些传统的生鲜电商,避重就轻了。蔬菜,毛利又低又容易腐烂,损耗又大,肯定不卖,要卖也是卖土豆地瓜,好存放的。要么卖进口的,毛利高的。

用户偶尔想买个进口水果,吃个海鲜。它的频次一定是低的,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是补缺者角色。用户离你很远,凡是低频的,洗车、维修的O2O,几乎死掉,为什么?消费者购买成本能降低多少?能更便利性吗?只能靠新客户,一锤子买卖,复购一定低。这些问题,你没有思考清楚,只是赶个风口,昙花一现。一个行业里,不倒下就算奇迹,是不正常的。

我们要做,就是卖菜,每天都要吃的。买菜这件事,占了一个成年女性,人生的二十分之一。你不可以睡个懒觉,陪伴家人,更不用说看看书,听听音乐,喝杯咖啡。无能多么无奈多么痛苦,都有这么痛苦。用户不得不选择,我要起早点,牺牲我的时间。开放式货架,按照时间,它的价值是在流失。这种模式下,菜把你绑架了,没有人是收益者。这就是都市人买菜现状。

对比线下有什么优势呢?

线下的菜市场、超市,都是自由市场。先到先得,到了下午五六点过去,货架上一遍狼藉,没得选。传统的流通渠道,从基地到本地批发市场,再到销地批发市场,再通过二批,最后到超市,才到消费者手上,这个菜怎么会新鲜?

一个家庭主妇,她对买菜是专业的,如果线下只是撒点水,弄点灯光,那只是眼睛的体验,除非是煮出来亲自品尝。在卖菜这个属性上,不一定是需要开店。而在线上买菜,就像委托给一个保姆。

所以,我们不会考虑在线下开店,我只考虑能不能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如果将来开店,考虑的一定是人性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可能有些东西是线上实现不了的,才会在线下补充。当然,现在线下店,已经开始注重产品场景关系了,但它成本结构和服务方式是无法改变。

现在新零售这三个字很火,关键回答这个新字,它还是零售,对不对。零售不就是六个字吗?品质、效率、成本。你带来了哪些新的品质,体验?你的效率,怎么做到比别人快?你怎么降低成本?至于哪种形态是新零售的代表,我觉得没有意义。将来的零售业,一定是先定义人。工业时代,是根据年龄、性别、教育背景来机械的定义人。其实相同教育背景的人,价值观不一定是相同的。宽泛的、简单的贴个标签的,往往留不住人。站在用户角度,没有移动端时,你叫新零售,大家都能开发个APP时,又觉得不新了。

现在的人,是希望你比我更懂我。以后的新零售是什么呢?充分挖掘大数据,大数据沉淀。用户在这里省钱、省时、省心。真正解决了用户的问题,用户让你亏损倒闭,是不可能的。比如我们做预售,全是现金流,我们没有一分钱货款。拿着用户的钱,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没有做好。用户就是把钱给你,你把菜买好,这都做不好,还谈什么。

生鲜的痛点就是在那里,不是痛点不够痛,而且难点实在难。

工业时代的商业就像登山,谁都能看到山有多高,老老实实登山,都有机会。移动互联网时代呢,感觉像冲浪,年轻人不玩登山那套了。未来一定是海洋世界,山地已经过去了。现在有两种心态,害怕水很深,不敢下去,或者浅浅下去,被呛几口就上来了。还有一种,站在山顶上看浪,感觉很容易,跳下去毫无经验,水太深,沉底了。

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很多生鲜电商创业不能成功。纯互联网,ATB进来的,光靠烧钱赚用户。传统渠道的,找一个团队做个app,就觉得是加互联网了,用工业思维来颠覆线上,也是走不通的。基地端就更是了,想通过微商,跳过前面这两种文明,那也只是小微商,渠道不稳定,比较散,只能当作传统补充渠道。

做生鲜电商,创业团队本身需要具备三种思维,在技术、运营端一定是移动互联网思维。到了仓配中心,又是工业思维,它又跟一个生产车间一样。再走到基地,又是农耕文明。一个公司的基因和文化,完全贯穿三个维度。

我们作为兼具三种思维的选手,还活着,发现难点真是难。蔬菜,没有一个企业专门做精包装的,有的只是跟超市做一部分,数量和品种有限,超市的规格、新鲜度与我们线上也不一样。我们汇爱家,做生鲜全品类,也是用户要求我们做的,品类比沃尔玛还多。每个品类很复杂,蔬菜就近百种,用户不能老吃地瓜土豆。

整个生鲜供应链满足不了用户需求。我们要最新鲜的菜,今天加工,明天早上七点必须送到。这样的时效要求下,只有十三小时准备时间。我们利用不了行业原来沉淀的东西,要拿回来自己拆分重组。七点钟以前,要把菜送到用户手上,这是考验我们的。

现阶段的生鲜电商,感觉跟刚起步的淘宝一样,货源端存在问题,物流端也存在问题。当年马云做电商,当时有多少人会互联网,更不用说靠什么盈利。为什么说企业家里,马云伟大?他的眼光和耐力是无人能敌的,谁能创业20年?他等了一代人的成熟,有机遇的成分,更多的是他的耐力。爆发之后,那是大家养成的习惯。一样,我们也要熬,大方向是不会错的。

当然,买菜这件事,太平洋一样大,上万亿市场是有的,获取食材,中国还没有路径满足一揽子需求。用户在短时间,十年内,三国鼎立,再怎么整合一定是多元,购买食材的人群是多元的。大爷大妈还是喜欢去菜市场,讨价还价也是社交。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消费者能感觉到差异化的价值,他就给你一次机会。

汇爱家上线一年,做到1000个社区,注册会员10万会员,线上已实现盈利。最大的难点就是供应端,用户的痛点都在那摆着。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做净菜?现在的市场就足够大了。最难的其实是适合我们的供应链。同时,着眼未来,必须思考,当90后,00后成为主力军,他们怎么买菜?

农商研究院Farmigo.Net,由一休(微信号:XCWHcom)发起,实践和研究农业电商农村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