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晓:谈谈互联网生态农业

Farmigo.Net标注:互联网生态农业是什么?在中国面临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发展?相信下面的思考及讨论会让你有所启发。

口述 | 梁春晓(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什么是生态农业?可能现在各有各的说法,从阿里巴巴这些年做电子商务发展过程来看,过去10来年走过的路,对于未来生态农业的发展有很重大的启示,有一些路子可能会越来越清晰。你刚才说生态农业的过程是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这三步,我们谈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刚才你谈的传统农业对应的是农业时代,我们现在讲的生态农业其实是一个后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的农业,讲的是大规模、标准化、品牌化、大农场,完全按照工业化的方式来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流通。现在说的生态农业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强调的另外一种后现代特色,一定程度上是反工业化的,或者是进一步的把工业化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之上再重新来一次革命。这个跟我们现在讲的淘宝、天猫,讲的C2B、核心化,是完全一致的。工业时代讲的大规模、标准化,信息时代更多讲多样化、个性化的东西,现在穿衣服都怕撞衫,这是跟30年前是不一样的,这个变化跟我们谈的生态农业是一个路数。

有两点东西是值得思考的,当我们谈现代农业的时候,中国跟美国是不一样的,我们在现代农业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遭遇了信息化和互联网。我们等于在农业时代的基础上同时面临两个路径,像美国在200年前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型,它是一步两步三步,我们从传统农业开始有两个分岔,一个岔是开始出现现代农业特色的东西,另一个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有点向生态农业方面沾边。像联想干的事,整个都是大规模的,讲的就是把工业化的方式很成功的放在农业里面去,用生产电脑的方式来生产猕猴桃。同时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比这个时代还更朝前走一步,是一种多样性、个性化和社会化的东西。

四川青川盛产山货,木耳一年卖好几百万,都在网上销售。但是过去农民背着背篓卖不掉,城里开着大卡车来收又收不着。农民找不到好的流通体系,而有一个好的流通体系,却又跟产品对接不起来。这些年从上到下有一个不言而喻的思路,就是说我们想办法把非标准化的、分散的、少量的、多样性的东西打造成标准化、品牌化,大规模的工业品。只要把它搞成工业品的话,标准化生产,就把工业化的流通体系打通了。但是这个思路能不能解决问题?肯定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比如大宗农产品交易,但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大家对大规模标准化越来越不信任,而且消费者现在希望的是天然的、自然的东西,这个问题怎么个解法?我到遂昌访谈过一个网商,他的谈话对我们很有启发,他是卖紫薯的,经常有消费者问他,你这个红薯是不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他要发誓告诉人家是从农民那里收过来的。人家要买的就是这种东西,不喜欢工厂化的东西。这种消费群体是存在的,而且会越来越多的。我们现在家里吃的菜都是石嫣他们送的,我每吃一口菜就知道这个菜是谁种出来的。这个菜的价格肯定比市场贵多了,高一倍还不止。通过互联网方式,原来工业化流通体系之外衍生出来另外一种可能的方式,不再非要规模化和品牌化。我们不一定要改变农产品,而反过来改变流通体系,把流通体系改造成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甚至个人化的流通体系。联想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解决工业化的生产问题,而我们是要解决流通端的问题,更多解决的是非标准化的,多样性的,农产品的流通体系的问题。

第二个感触就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生态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信息化和生态化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就像谈大数据和云计算一样,如果没有大数据你要云计算干什么?这是一回事情。今天在讲生态,就是物种之间的一种连接,讲的是多样性,这样的东西恰好跟互联网所衍生的东西天然的结合起来。这种联系是有一个关系的?淘宝上超过10亿件商品。为什么说以前我们每个人都想个性化,但是个性化却实现不了,因为以前市场规模还是小,你太讲个性化就没有市场了,就没有人买了。当互联网规模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可以做出生意来。上个月我到台湾去看了一本书就是《小众,其实不小》,我们讲中国差别化和个性化的话,第一个我们希望差异化,但是差异化要想成为一门生意,就不能太小。做农业的天然好处就是做农业的很难雷同,门槛比较高,这个是好事情,但是如果说没有一定规模的话就很难做下去。互联网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新的思维,我们可能有一些个性化的东西会发展起来。

再来看品牌这个事,在淘宝和天猫上经常说品牌,为什么是需要品牌的?品牌的效力在一定程度上跟信息对称不对称有关系。你对这个东西越容易了解,品牌的作用就越低。比如,我们买衣服对品牌追求远远低于买牙膏和牙刷。如果说能让消费者尽可能充分了解这个产品,这个时候品牌就不是那么重要了。这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在互联网条件下这种信心是怎么来的?我在义乌跟商务部交流这个事情,对于政府部门重要的一点,是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判断一个东西好与坏的机制在发生变化。以前我买一个东西全靠自己的火眼金睛,为什么老年人不敢在淘宝上买东西,我这么使劲看都不知道真假,我在网上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知道真假呢?其实在网上帮你辨别真假的就是群众,买东西的时候是要看评价的。这个机制给我们带来另外一种体制,在体制之外有哪些东西要强化对产品和卖家的了解。如果在网上能够搞一个摄像头,天天看见让农民怎么种地,这个我会更信任他,这个其实并不难。我知道有一些城市已经准备这么干了。

品牌化和标准化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不得以的东西,咱们需要品牌在某种程度上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人我不知道他的水平高低,我先看文凭再说,但这个往往会误导人,如果了解他的话才不管什么文凭不文凭的。

现在阿里有战略部,但是战略部从来不制定战略。一些不好的公司都是为自己制定的战略给毁掉了。一个好的公司的战略并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而是摸索出来的。

我觉得我们现在在生态农业这块能够明确的是什么?

第一,我们愿意看到阿里巴巴在做的这些事情,对于那些交易能力比较低的,比较弱的弱势群体,偏远地区和弱势行业有很大的价值,这是我们未来要解决的。

第二,正因为如此,在这个领域上未来的增长速度会很高,包括国际贸易这一块中国是发展很快的。

第三,也有一个具体怎么探索和摸索的问题。阿里内部,包括从天猫、淘宝、聚划算、B2B好多部门都在尝试,互联网企业做事很多都是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价值。好多政府部门对这个东西的理解也有个不断进步的问题,是需要时间的。互联网金融真正要建个模样出来得3、5年的时间,但不能等到成熟了再进去,那个时候就晚了。我们对涉农这块研究至少有4年的时间了,慢慢的越来越有感觉,我们也会尝试。

淘宝上的商家经常会通过一些微信和微博来跟消费者建立一种联系和沟通,这真的是一种社区,这种社区方式跟互联网直接联系在一起了,跟以前所谓的大规模的工业化流通体系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社区化和社交化的流通体系,是一个新的现象。最早的这个模式在日本比较流行,但是前互联网时代的,现在的在互联网时代的模式是日本模式的升级版。

——讨论

互联网下的生态农业比起传统农业,有什么不同?

杜非(沱沱工社首席执行官):生态农业跟传统农业没有太多差异。传统农业追求的是规模、量、成本最低,销售途径是批发市场。而生态农业,以沱沱工社为例,在商品的生产标准上会更高一点,不追求量,而追求质量。相对来讲生产成本高,危害性更少,商品附加值高,面对的人群较窄。

在生产工艺上,生态农业会用一些大棚或者是其他的生产方式,跟大规模生产有差异。在技术应用上,生态农业里,可能更多的使用滴灌,使用互联网设备,比如通过大棚里面的数据收集器,实时把生产环境、虫害、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传输到电脑上,进行分析。以沱沱工社为例,我们农场的生产计划,在前一年已经通过历史数据和未来业界增长双重的维度做了出来。再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种植,比如通过大棚的光照和通风的调节,可以控制西红柿的产量,并有效减低产出损耗。

戴山辉(本来生活华北区总经理):现代农业解决高产高效问题,而生态农业是通过上游种植来解决循环协调和再生问题。我们做农产品电商的初衷是通过互联网手段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张杰(大连菜易家总经理):生态农业有两种思路,第一种就是热爱农业的老赵,每天在山里搞一些原生态的东西去卖。第二种就是像大连政府要做的都市型、现代化生态农业,依赖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过程的整个改造。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最大区别就是运用了农业互联网的技术,如二氧化碳探测器、光感灯等。

互联网生态农业面临哪些问题?

杜非(沱沱工社首席执行官):一个是需求。做生态农业的成本很高,售价必然也高,消费者的需求在哪里?要把小受众的人群找到,获取客户的成本很高,另外还有送达的成本。另一个就是信任。整个种植包括商品成本的不透明化,造成了消费者对你的信任距离越来越远。但这些都不是不可以解决的困难,像冷链这一年半发展速度很快,成本在慢慢减低。但是怎么让大家更信任和让需求更加对等,这个不是一年半年能够解决的问题。

戴山辉(本来生活华北区总经理):第一,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知问题,也是要培养消费者习惯的问题。第二,从渠道来讲,现在市场是畸形的,价格有虚高部分,从市场来讲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规范过程。第三,就是信任问题。我们开始做的每件事情都是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其实这个困境正是我们建立门槛的一个突破口。比如非标准化,就是非常好的建立准入门槛的切入点。我们反向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进化,包括包装、规格(以前都是按照进超市的流程做的),这种反向推动对于质量和商业模式都是有可能的。

张杰(大连菜易家总经理):生态农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境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消费者的口碑,所谓众口难调;第二个是安全,是生产端的问题;第三个是信任问题,菜易家是用自己的体系去保证这件事情。

刚才说到互联网对生态农业的影响,我的理解是16个字,头四个是产品结构,产品结构定生死,生态农业的农产品就是精品思维。第二个是物流精算,物流的送达质量没有问题,但是精算有问题。再四个字是明确标识,一根葱和蒜都要有标识,还有把工商和产地都标出。最后四个字是社区化的精准营销,目前为止最难做的就是精准营销,特别是社区化的精准营销。

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品牌

杨渝(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最开始联想进入农业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帮他们做全产业链的机会梳理,他们想在农业里面进来一是要打品牌的,二是要确立标准的。

杜非(沱沱工社首席执行官):品牌化对于销售的影响不是特别大,还是看产品本身的品质。电子品牌商毛利率低,对于我们来讲不是好事情。目前不能代表着有品牌的就能取得信任关系了。渠道在为这些高品质的商品进行背书,你背书过的东西消费者就会义无反顾的买。

戴山辉(本来生活华北区总经理):品牌的概念是基于产品的好品质。为什么我们现在不断找好的商品,其他电商把很多非标的东西做成畅销品,都是希望别人认可我们这个品牌,这是一个路径选择。早期我们需要找名人来给我们背书,然后我们希望给其他的供应商背书,品牌是一定有附加值的,也是给消费者取得信任的一个东西。

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前景

张杰(大连菜易家总经理):第一个观点,真正的电子商务时代对于农产品领域才是刚刚开始。第二个观点就是我个人坚持真正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机会在批发体系。第三个观点,联想提出农业四化,在我的理解,四化的顺序应该这样的,先是品牌化、规模化、技术集约化,最终再做一部分的标准化,这样逐步循环,迭代进化。

杜非(沱沱工社首席执行官):生态农业在中国如果要突破有几个路径,首先是所有做生态农业的人,先把产品的出口找好了。产品渠道通路没有找好的时候,可能菜会烂掉,还是对社会资源的消耗。其次,当同质化竞争特别激烈的时候,实际上不仅这个商品附加值没有起来,而且会造成全行业的恶性竞争。我们应该让生态农业回归到市场,自然而然用商业的方法追求利润,然后根据市场需求来梳理企业本身,这样商品生产出来的才是不滞销的,才是有消费者需求的。

戴山辉(本来生活华北区总经理):现在消费升级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就是食品,这是刚需,一定会有它未来非常明确的市场份额,社会资源、政治资源等。所有人一起关注这个行业的话,就会慢慢地走市场化道路,会有代表性的公司,代表性的商品出现,未来会是繁荣的景象。

互联网生态农业的社会价值

杨渝(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从新疆维吉达尼的案例,可以看到,第一把当地的农产品推出去了,第二个让农民增收了。吉林通榆的案例不仅仅带动了一个县域的经济发展,可能还带动了整个省,甚至可推广到全国,从个体案例推广到更大范围,给全国各地的农民找出增收的模式。

张杰(大连菜易家总经理):关于电子商务推进城镇化,我认为,应该先用电子商务的模式去引导,而不是房地产先入。如果有好产品,这个地方就能够得到开发。第二,现在有知识、有力量的屌丝青年开始回归农业,这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城镇化推进的价值所在。第三,现在资本进入带来农业技术改造升级,之后带来周边环境的改造,可以使所在的区域里面变得比较安居。

杜非(沱沱工社首席执行官):国外的生态农业都影响了城镇化,第一,生态农业如果越做越好的话,农民整体素质获得提高,可能会使用更好的技术,会尊重契约精神,会更多了解市场和产生大量需求。第二,生态农业本身就是一种长期的环保工作,对整个社会发展来讲,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这个附加值远高于工业生产的效率。

戴山辉(本来生活华北区总经理):生态农业对农村人口影响是一定的,现有的农民在提高他的种植水平,另外一部分人,以前不是搞农业的,也开始进入农业领域。再就是对农户的收入提高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很多当地的农产品还是跟周边的农户合作,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对他的需求提升和素质提升都是有影响的,整个生产结构和农户的上游关系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是反向对他们的推动。

FarmIgo.Net连接农业,专注农业电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