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鲜:39个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概况

农商学堂 · 2014-06-17

农商研究院Farmigo.Net注:为加强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国农业部于2012年启动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确立了“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基本思路。截止2014年6月,农业部总共公布了39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由休鲜梳理如下,供各位农业电商人参考。

中国农业部在2013年5月21日公布了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传统漏斗架葡萄栽培体系—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

一休注:坐落于首都北京西北150公里处的宣化古城,历来就有“葡萄城”的美誉。每年中秋前后,满城葡萄飘香,串串晶莹剔透的牛奶葡萄吸引着八方来客。

2、世界旱作农业源头—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一休注:在燕山山脉东段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山川秀美,沃野无边,它因有八千年的历史文化遗存,而被考古学界称为华夏第一村;因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而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环境五百佳。更令人瞩目的是这里是世界旱作农业的发源地。

3、南果梨母株所在地—辽宁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

一休注:1986年经中国果树研究院权威专家鉴定,该树被认定为南果梨祖树,自发现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是仅存的一株自然杂交实生苗南果梨树。依靠自身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栽培经验,鞍山南果梨皮薄肉厚、果肉细腻多汁、香味浓郁,是中国“四大名梨”之一,被誉为“梨中皇后”。

4、传统林参共种模式—辽宁宽甸柱参传统栽培体系

一休注:柱参,亦称石柱人参、石柱子参,系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石柱子村为核心的周边固定区域所独产。石柱子村位于辽宁东部山区鸭绿江畔,与朝鲜隔江相望,这里山连绵、水纵横、森林茂密、特产丰富、风景优美,被誉为鸭绿江边的香格里拉和神仙居住的地方。

5、沼泽洼地土地利用模式—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

一休注:垛田因湖荡沼泽而生,每块面积不大,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四周环水,各不相连,形同海上小岛,人称“千岛之乡”。兴化共有6万多亩这样的耕地,分布在垛田、缸顾、李中、西郊、周奋、沙沟、林湖一带。至今,垛田还保存着传统的农耕方式,用天然生态的肥料种植蔬菜。

6、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生产模式—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一休注:浙江青田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稻田养鱼产业是青田县农业主导产业,面积8万亩,标准化稻田养鱼基地3.5万亩,是青田县东部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种养模式生态高效,鱼为水稻除草、除虫、耘田松土,水稻为鱼提供小气候、饲料,减少化肥、农药、饲料的投入,鱼和水稻形成和谐共生系统。青田田鱼品种优良,肉质细嫩,鳞软可食,是观赏、鲜食、加工的优良彩鲤品种。

7、陡坡山地高效农林生产体系—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一休注: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位于绍兴市域中南部的会稽山脉,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有结实香榧大树10.5万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古香榧有7.2万余株,千年以上的有数千株。绍兴先民利用陡坡山地,构筑梯田(鱼鳞坑),种植香榧树,香榧林下间作茶叶、杂粮、蔬菜等作物,“香榧树—梯田—林下作物”的复合经营体系,构成了独特的水土保持和高效产出的陡坡山地利用系统。

8、湿地山地循环农业生产体系—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

一休注:茉莉花源于中亚细亚,茶源于中国,它们的结合是两千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福州茉莉花茶源于汉、成于宋、盛于清,是两千年来劳动人民利用花香和茶保健作用的产物。目前福州辖区的茉莉花种植面积达1.5万亩,辐射周边面积1.8万亩;茶叶面积13.5万亩,茉莉花茶产量1.5万吨,产值达20亿元。

9、竹林、村庄、田地、水系综合利用模式—福建尤溪联合梯田

一休注:联合梯田位于尤溪县联合乡,涉及八个行政村,面积达10700多亩,被誉为中国五大魅力梯田之一。联合梯田通过山顶竹林截留、储存天然降水,再以溪流流入村庄和梯田,形成特有的“竹林-村庄-梯田-水流”山地农业体系。

10、世界最早的栽培稻源头—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一休注:始建于1512年的江西万年县,历史厚重、秀美神奇、人文鼎盛,她享有“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中国贡米之乡”、“中国优质淡水珍珠之乡”的美誉。早在14000年前,这里便是天地形胜、稻花飘香。仙人洞、吊桶环古文化遗址,经中美联合农业考古发掘,认定为当今所知世界最早的栽培稻遗址。

11、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融合体系—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一休注:紫鹊界梯田位于新化县水车镇,涉及13个行政村,属雪峰山余脉的奉家山地段,总面积26万余亩,核心区域面积2万余亩,享有“梯田王国”之美誉。

12、大面积山区稻作农业生产体系—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一休注:红河哈尼梯田分布于云南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金平、绿春4县的崇山峻岭中,面积约18万公顷。据史书以及口传家谱考证,红河哈尼梯田已有1300多年的耕种历史,养育着哈尼族等10个民族约126万人口。森林在上、村寨居中、梯田在下,而水系贯穿其中,是它的主要特征。

13、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马古道起点—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一休注: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素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之说,是祖国西南边疆的瑰丽宝地。全市茶园面积325万亩。

14、传统核桃与农作物套作农耕模式—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一休注: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遗产地—光明万亩核桃生态园,属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涵盖整个光明村,地处苍山腹地,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目前,漾濞核桃种植面积达92万亩,年产量2.7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近3000元。光明核桃以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仁出油率高、营养丰富而誉满中外。

15、传统稻鱼鸭共生农业生产模式—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

一休注:每年春天,谷雨季节的前后,侗乡人劳作的身影就出现在层层的梯田里了,秧苗插进了稻田,鱼苗也就跟着放了进去,等到鱼苗长到两三指,再把鸭苗放入稻田。稻田为鱼和鸭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饵料,鱼和鸭在觅食的过程中,不仅为稻田清除了虫害和杂草,大大减少了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而且鱼和鸭的来回游动搅动了土壤,无形中帮助稻田松了土,鱼和鸭的粪便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机肥,保养和育肥了地力。

16、干旱地区山地高效农林生产体系—陕西佳县古枣园

一休注:这里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千年枣树群,总面积36亩,现存活各龄古枣树1100余株。泥河沟村也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

17、古梨树存量最多的梨树栽培体系—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

一休注:这里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梨树九千多株,面积达四千亩。2013年正式录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被誉为“世界第一古梨园”。

18、农、林、牧循环复合生产体系—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

一休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位于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气候类型的交汇处,地处甘肃、青海和四川三省交界处,独特的地理区位为农林牧复合经营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基础。

19、,大型地下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农业系统。

一休注:坎儿井总长度约五千公里,几乎赶上了黄河、长江的长度。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被誉为地下万里长城,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第一批农业部详情说明

中国农业部在2014年6月12日公布了第二批20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皇家枣园的代表——天津滨海崔庄古冬枣园

一休注: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镇崔庄村村域的荣乌高速公路以东部分,整体保护范围面积3000亩。其中古冬枣核心区面积238亩,新枣试验区1300亩。规划区内含600年以上枣树168棵,400年以上枣树3200棵。崔庄古冬枣树上结出的冬枣,个头匀称、果型周正、皮薄、甜度高、酥脆。

2、北方林粮间作典型模式——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

一休注:河北省宽城县是我国着名的板栗之乡,2002年以来,全县板栗树种植面积有 5万亩,2012年已经发展到8万亩,总产值达15亿元。

3、北方梯田与石头文化的集成——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

4、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缩影——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

一休注:核心区位于巴彦温都尔苏木,涉及23个嘎查、3585户、9110牧民,通过达拉尔河、苏吉河和海哈尔河链接6个游牧核心区,总面积达500万亩。

5、茶禅文化传统代表——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6、低洼地区杰出的生态农业模式——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一休注:菱湖桑基鱼塘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生态养殖模式。采用鱼塘养鱼、塘基种桑模式,将种桑、养蚕、养鱼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生物生产潜力。

7、世界香菇起源地——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

一休注:庆元香菇以鲜嫩可口、香郁袭人的独特风味成为宴席上的珍贵佳肴,自古为宫廷贡品。

8、乌龙茶发源地——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一休注:铁观音,福建安溪人发明于1725-1735年间。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

9、最大的客家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

一休注:在江西赣州崇义县上堡乡,由近万亩高山梯田群落组成的梯田,是国内较大的梯田之一。春天,莳田季节,山溪水自山上向下逐层放流而下,层层梯田如同境面一般,阳光、云海、上堡姑娘赶着黄牛,在云中耕耘。秋天,收割季节,稻子一片金黄。

10、沙地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典范——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

一休注:这里是两千多年前古黄河遗迹,区内沙丘连绵,古树林立,百年以上古树3万多棵,被誉为“中国北方落叶果木博物馆”,其中古桑树1.8万棵,新植桑椹生态园2万多亩,被命名为“中国椹果之乡”,“夏津椹果”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地域性标志。

11、砖茶之源——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

一休注:虽然羊楼洞生产的“川”字牌砖茶驰名中外,虽然它的茶叶自古大多远销边关蒙古和俄罗斯,虽然这里的砖茶已经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这座古镇仍像是独居在深山的老人,脸上的皱纹写满了沧桑。

12、世界原始稻作文化的“活化石”——湖南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

一休注:新晃侗藏红米稻是非常珍贵的稀有稻种,是难得的物种资源,凭着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在杂交水稻发祥地湖南怀化的新晃侗乡得以保存下来有着重要意义。

13、岭南茶文化代表——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

一休注:至目前,潮州市凤凰单丛茶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1.5万吨,总产值近4亿元,建成3个万亩茶叶生产基地,2个省极标准化示范区,形成潮安县凤凰镇、饶平县坪溪镇2个茶叶专业镇,100余个茶叶专业村。

14、壮瑶人民农耕文明的结晶——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

一休注:在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的平安村,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全部的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一层层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行云流水,其规模磅礴壮观,被称为“龙脊梯田”。

15、川西北典型高山传统农业文化的代表——四川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

一休注: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保护范围位于江油大康镇吴家后山,整体保护范围面积达25平方公里。吴家后山现存古辛夷树6万多株,树龄最长的近400年,垂直分布在吴家后山腹地,其栽培历史久远、花色品种齐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辛夷花基地。

16、云南壮族稻作文化的代表——云南广南八宝稻作生态系统

一休注:广南县的八宝米,在历史上被列为“贡米”,封为“皇粮”,“每岁贡百担,专送京都”。此地有万亩良田栽种八宝水稻,其中,以坡岘、坝尾、同伯、安乐等地的2000亩田产的八宝米最为优秀。

17、3000年水旱轮作的“活化石”——云南剑川稻麦复种系统

一休注: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仍然是当今剑川县主要耕作制度,是传统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见证和缩影,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18、“千年药乡”的杰出代表——甘肃岷县当归种植系统

一休注:岷县盛产当归等中药材238种,尤以“岷归”驰名中外,早在公元6世纪时当归就是极为珍贵的贡品,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根据研究,“岷归”成分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

19、独特环境、独特品种、独特技艺——宁夏灵武长枣种植系统

一休注:灵武长枣商品性状优良。果实成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个大, 长椭圆形或圆柱形,平均单果重14.5~24g(宁夏之最),最大达40g(宁夏之最)。纵径4.34~4.80cm,横径2.57~3.36cm。

20、哈密地域文化与财富的标志——新疆哈密市哈密瓜栽培与贡瓜文化系统。

一休注:哈密种植哈密瓜的历史悠久,是历史上贡瓜的产地,文献记载的“贡瓜地”即位于哈密市的花园乡和南湖乡。「哈密瓜」亦由于一度成为朝奉宫廷的「贡瓜」,由清朝康熙皇帝赐名而升价百倍。

农商研究院Farmigo.Net,由休橙(微信号:XCWHcom)发起,实践和研究农业电商和农村电商。

乡村振兴
Theme Jasmine by Kent Liao;Farmig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