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铁军:哈尼梯田的历史与文化之美

哈尼梯田规模宏大,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它不像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等已失去功能的古迹,也不像泰山、黄山、尼亚加拉大瀑布等单纯的自然景观,更不像曲阜孔庙、拉萨布达拉宫、北京颐和园等单纯的人文创造,它是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和谐相融的、互促互补的、天人合一的人类大创造,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

明朝的皇帝慨叹哈尼梯田以天地为底雕琢的艺术杰作,称赞哈尼族人为“山岳神雕手”。

文人说,再华丽的辞藻,用来形容哈尼梯田的那片土地都显得苍白无力,再伟大的摄影师,置身于这片大地,思维都会犯困。

旅行家说:如果你是一个驴友,你不到哈尼梯田,哈尼梯田会替你感到难过!

摄影家说:如果你是一个拍友,你不到哈尼梯田,上帝也会替你感到难过!

在1993年第一次国际哈尼族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国、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参观胜村乡全福庄哈尼梯田,深为其景观的壮丽与文化的丰富所折服。

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也来元阳观览老虎嘴梯田,他称赞道: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人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

云南哈尼梯田,缘何受到古今中外,上至九五之尊、中有专家学者、下到平民百姓的交口称赞?希望您能够从本文中找到答案,并用心领略气势磅礡、美妙绝伦的梯田景观和亘古久远、博大精深的梯田文明。

巧夺天工:哈尼族人的心智之“美”

哈尼族是中国人口在百万以上的10余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达132.52万人。哈尼族自古以来就是耕种梯田的民族,梯田文化就是哈尼族的代表性文化。

据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记载,早在3 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哈尼族先民“和夷”在其所居之“黑水”(今四川省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已经开垦梯田,进行水稻耕作。自唐朝初期(1 200年前)的哈尼族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区定居下来并开垦大量梯田之后,梯田文化就成为整个哈尼族的灵魂。

哈尼族祖先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整个民族的心力来挖筑梯田。哈尼族垦殖梯田的想象力令人惊绝,其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无不奋力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这些心力之作,造就了哈尼梯田的四绝:一是面积大,形状各异的梯田连绵成片,每片面积多达上千亩;二是地势陡,从15°的缓坡到75°的峭壁上,都能看见梯田;三是级数多,最多的时候能在一面坡上开出3000多级阶梯;四是海拔高,梯田由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 000多米的山上,可以到达水稻生长的最高极限。这一景观构成了千奇百态变幻莫测的天地艺术大交响乐,成为举世瞩目的梯田奇观。

一个哈尼人如何把他的一生与梯田缠绕在一起,通过一个普通的民俗“命名礼”就可以看出来:哈尼人出生时,家人要举行梯田劳动仪式,在院子地上画出象征梯田的方格,如果生男孩,就由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用小锄头在方格内表演挖梯田的动作;如果生女孩,就由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在方格里表演摸螺蛳拿黄鳝的动作,经过这一仪式才能拥有自己正式的名字,真正成为村寨里的一员。

哈尼人出生后将一生投放在梯田里,去世后仍然埋放在梯田旁边的山坡上,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守望着梯田。哈尼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祖祖辈辈永不中断、永不松懈地把巍巍哀牢山的千山万壑都开垦成片片田山。“每道梯田的下面,都掩埋着哈尼族祖先累累的白骨,每块梯田都是用哈尼人的生命和鲜血垒成。”也正因此,哈尼族先人把他们的伟大力量和崇高人格镌刻在大山之上,成为全人类永恒的骄傲和荣耀!

一座座的“田山”,仿佛就是一部非文字的巨型史书,直观地展示了哈尼先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壮丽独特:元阳哈尼梯田的天作之“美”

云南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无论登上元阳哪一座山顶,都能看到充满在大地之间的,那如山如海汹涌而来的梯田。

元阳哈尼梯田之所以如此壮丽和独特,首先是大自然特殊地理结构所造成的。元阳位于云南省南部,而云南省地形分布的特点是西北高、南部低,从滇西北的中甸、丽江经大理、楚雄到滇南的思茅、版纳、红河、文山,海拔渐渐下降,形成了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常年无夏的寒温带、寒带气候类型和滇南低海拔地区全年无冬的亚热带、热带气候类型。从滇西北到滇南,随着海拔下降,立体气候越来越显著,降水量也越来越大。

其次,哀牢山特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也决定了元阳哈尼梯田必然形成最壮丽、独特的奇观。元阳的地貌特征是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多为切割中山地类型,即县内众山在亿万年中被红河、藤条江水系深度切割,中部突起,两侧低下,鸟瞰全境,山地连绵,层峦叠嶂,地形呈“V”形发育,高下之间,壮观异常。境内最低海拔为144米,最高海拔为2,939.6米,海拔高差2,795.6米。县内气候多属亚热带季风类型,但因地形复杂差异悬殊,立体气候突出。河坝区年均温度25℃,最高气温42℃,高山区年均温度11.6℃,两区温差达13.4℃。在由河坝经下半山、上半山到高山区的行程中,要经历热带、温带、寒带的变化,正所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河坝峡谷因其酷热干旱素称“干热河谷区”,高山区因低温降水量大称为“阴湿高寒区”。河坝区蒸发量大,高山区云雾密度大、降雨丰富。境内以红河、藤条江两大干流为主的水系共有支流29条,总长700余公里,水资源总量为26.9亿立方米,地表为20.81亿立方米,地下水6.09亿立方米,可利用1.47亿立方米,这些江河就是元阳所有水源的总源头。低纬度干热河谷区常年出现的高温使江河之水大量蒸发,巨量水蒸气随着热气团层层上升,在高山“阴湿高寒区”受到冷气团的冷却和压迫,形成元阳年均雾期180天和年均降水量1,397.6毫米的状况,这也是为什么元阳山区终年大雾笼罩,降雨极其丰富,云海格外神奇壮丽的原因。

天然神之子:元阳哈尼梯田的人文之“美”

元阳县有哈尼、瑶、苗、傣、壮、彝和汉等民族,民族风情非常浓郁,共居一山的七个民族大致说来是按海拔高低分层而居的。海拔144米到600米的河坝区,多为傣族居住;600米到1 000米的峡谷区,多为壮族居住;1 000米到1 400米的下半山区,多为彝族居住;1 400米到2 000米的上半山,多为哈尼族居住;2 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多为苗、瑶族居住;汉族多居住在城镇和公路沿线。

住于上半山的元阳哈尼族村寨呈现着以下特点:每一个村寨的上方,必然矗立着茂密的森林,提供着水、用材、薪炭之源,其中以神圣不可侵犯的寨神林为特征;村寨下方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那里提供着哈尼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粮食;中间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合而成,形成人们的安居之所。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这就是千百年来哈尼人民生息繁衍的美丽家园。

哈尼人的房屋很有特色,总共分三层,最底下的一层用来养牲畜,二层住人,顶层则是仓库。由于其棚顶用茅草搭成,远远看去像是一个蘑菇,因此这种房屋也被称作“蘑菇房”,大大小小的蘑菇房点缀在梯田里,让人感觉进入了童话世界,成为哈尼村庄的标志性建筑。

哈尼族是一个善于和大自然亲密相处的民族,自称为“摩咪然里”,即“天然神之子”。“天”是大自然的象征,即哈尼族是大自然之子。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哈尼族兴作了一套相应的文化宗教礼仪,重要的有二月的“艾玛突”节,为春耕大忙前生理与心理的准备,仪为祭祀村寨守护神“艾玛”;有六月的“苦扎扎”节(六月年),为秋收前人们的身心调适,仪为祭祀天神,届时邀神同庆,人神共乐;有十月的“咂勒特”节(十月年),为丰收之后辞旧迎新的佳节,仪为祭祖认宗。这些活动对于保护山林、水源、土地和维护村寨的安全,团结全体民族人员,沟通人和大自然、人和人的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垦殖梯田需要砍伐山林,但实际上,哈尼族人一向注重对树木的保护,他们往往把树木同祖先相联系,每年三月,还会举行盛大的祭树神的活动。哈尼族的节日还有很多,如火把节、三月街等。但最有特色的是哈播等地的长街宴,村子里每家每户准备好丰盛的食品,然后摆上沿街摆放的长桌,全村一起分享,外来的客人也可以一起吃。长度可达几百米的大宴会,场面非常壮观,这是在正月间的节日。

日出日落、四季巡回:元阳哈尼梯田的交相辉映之“美”

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区:坝达景区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14 000多亩的梯田,老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 000亩梯田,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上万亩梯田。如此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

阳梯田分布较广,除了上述三大景区以外,还有大坪乡小坪子梯田,逢春岭乡尼枯浦梯田、老曹寨梯田、大鱼塘梯田,小新街乡石碑寨梯田、大拉卡梯田,嘎娘乡大伍寨梯田、苦鲁寨梯田,上新城乡下新城梯田、瓦灰城梯田,沙拉托乡坡头梯田,马街乡瑶寨梯田,等等,都是几千近万亩的梯田,形状各异,各具特色,但因路远、交通不便而很少有旅游者涉足。

一年四季,梯田皆有其美。哈尼族人习惯在每年六月插秧,因此夏天的元阳,到处是一片青葱稻浪。到了十月,随着作物的丰收,山野也变为了金黄色。但看梯田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是11月至次年4月间,这时候田中无稻谷,水平梯田层层透亮,光影效果极佳,其中春节前后更是经常可见云海,元宵前后,野樱花、野木棉花、野桃花和棠梨花开得满山的红、白色,极为壮观。当太阳呈逆光角度驱散晨雾,层层梯田便渐渐染上金光,坐落其间的哈尼族彝族山寨,被云雾掩映得扑朔迷离,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在斜阳和彩霞的映照下,连片的梯田就像是浩瀚的大海,雄伟壮丽,各种有节奏的层次和美妙曲线,五彩斑斓的颜色搭配,常让人目瞪口呆,不知身在何处。

源远流长:元阳哈尼梯田的稻作文化之“美”

哈尼族古老的《天·地·人的传说》中说:大鱼创造了宇宙天地和第一对人,男人叫直塔,女人叫塔婆;塔婆生下二十二个娃,其中老三是龙,龙长大以后到海里当了龙王,为感激塔婆的养育之恩,向塔婆敬献了三竹筒东西,其中一筒里盛有稻谷种。也就是说,哈尼人认为,自开天辟地以来便有了稻子。说明哈尼人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民族之一,水稻种植是哈尼人古老的生产内容。千百年来,哈尼族将哀牢山区三江流域的野生稻驯化为陆稻,又将陆稻改良为水稻,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中,使三江流域成为人类早期驯化栽培稻谷的地区之一。

云南省降水量最大的就是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地区,降水量竟达到年均1 397.6毫米,相应的稻作农耕越来越密集,旱地耕作越来越减少。这就使从滇西北的怒江、澜沧江、长江水系到滇南江河水系流域,梯田稻作文化越来越发达,并最终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哈尼族地区形成全国、全省最集中、最发达的梯田稻作区的地理构成环境。

元阳县有63,958.4公顷森林,其中东西观音山有18,167.6公顷原始森林,分布各山各岭的原始和次生林森林尚有45,790.8公顷,这些森林构成了巨大的天然绿色水库,它们涵养的巨量水分在高山上形成了无数条小溪、清泉、瀑布和龙潭,提供了全县所有梯田、旱地用水和全部人畜用水。正所谓“山有多高,水有多深”。

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左右,全年日照1 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故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此1 200多年间,哈尼族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毅垦殖梯田。同时,哈尼族等民族还发挥了巨大的天才和创造力,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已建成骨干沟渠4 653条,其中,灌溉面积达50亩以上的有662条。条条沟渠如银色的腰带,将座座大山紧紧缠绕,大大小小沟箐中流下的山水被悉数截入沟内,这样就解决了梯田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

哈尼族积累了一整套梯田耕作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找地开田时,要找不怕风吹、向阳、平缓、无病虫害、雀鸟不来吃又终年保水的肥沃坡地,开成台地后先种三年旱地,待其土熟,再垒埂放水把它变成梯田。

古歌中唱到哈尼族祖先们是如何在高山深箐和崖石上克服千难万险挖沟的。他们遇到绕不开的巨大岩石,就在岩石上堆上许多干柴,放火把石头烧红,然后用竹筒背来冷水浇上去炸开石头,这样就可以挖沟了。古歌称这样的挖沟是“挖出了岩神的三朵肝花,挖出了岩神的七朵腰花”。梯田要求田面要整理得很平,但古代没有测量仪器,怎么办呢?“田不平不要紧,请水兄弟来帮忙找平”,祖先们用放水平田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都是哈尼祖先智慧和创造精神的表现。

围绕着梯田构筑和大沟挖掘,哈尼族发明了一套严密有效的用水制度,从开沟挖渠、用工投入,到沟权所属、水量分配、沟渠管理和维修等,无不精心经营。如水源管理则发明了“水木刻”。这是根据各家权属设置的划有不同刻度的横木,安放在各家田块的入水口,随着沟水流动来调节各家各户的用水,如此公平合理而又科学的管理,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充足的水量供给。

对稻作之民来说,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肥,哈尼族利用村寨在上,梯田在下的地理优势,发明了“冲肥法”。每个村寨都挖有公用积肥塘,牛马牲畜的粪便污水贮蓄于内,经年累月,沤得乌黑发臭,成为高效农家肥,春耕时节挖开塘口,从大沟中放水将其冲入田中。届时举寨欢腾,男女老少纷纷出动,有的还特意穿上盛装,宛若过节般热闹。大家争先恐后用锄头钉耙搅动糊状发黑的肥水,使其顺畅下淌,沿沟一路均有专人照料疏导,使肥水涓滴不漏悉数入田。这一方法省去了大量运肥劳力。平时牛马猪羊放牧山野,畜粪堆积在山,六七月大雨瓢泼而至,将满山畜粪和腐殖土冲刷而下,来到山腰,被哈尼族的大沟拦腰截入,顺水纷注入田,此时稻谷恰值扬花孕穗,正须追肥,自然冲肥正好解决了这及时之需。

元阳哈尼族梯田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今天它仍然是哈尼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166689亩梯田在养育着336 971个农业人口,高山上的639 58.4公顷森林提供着全县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用水,全县4 653条水沟干渠仍在灌溉着千山万岭之上的梯田,这就是元阳哈尼族梯田奇观的突出特点。

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元阳哈尼梯田申遗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通过审议,将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云南省元阳县举行庆祝活动。哈尼梯田规模最大、最集中的三个片区均在元阳县,包括老虎嘴、坝达、多依树。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第45处世界文化遗产地。

山林、小溪、村寨与梯田是哈尼族人最珍视的四样事物。在传统的哈尼族人看来,他们所实现的对梯田的开垦根本不是外人所想象的对自然的征服。他们相信在周遭的山水间存在着众多主管自然的神灵,哈尼族人寓居于此,只是接受着神的眷顾。正是这样,这个民族才会以绝妙的手法,将梯田雕琢得灵妙非凡,他们在终日虚无缥缈的雾气下,努力追求一种与自然的和谐。

Farmigo.Net连接农业,专注农业电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