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华:阿里巴巴数字乡村战略思考

农商创业 · 2020-09-18

作者:李少华(花名忽必烈),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数字乡村与区域经济发展事业部总经理

一、打造乡村振兴的数字引擎

记者:对于外界来说,阿里的电商色彩更浓,数字乡村业务在阿里集团里是什么样的定位,这项业务的愿景是什么?

李少华:数字乡村是阿里农村战略的升级版。它的业务定位是赋能政府,尤其是帮区县政府更好地实施数字乡村的国家战略。我们把政府的诉求梳理成了三大方面:科学决策、数字兴业、数字治理,主要是围绕这三个板块把阿里的数字化能力以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特定的区县。

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县域数字化服务商、数智化运营商,以数据、智慧打造乡村振兴的数字引擎。

记者:数字乡村建设是国家战略,参与者众多,跟其他参与者相比,阿里的看家本领是什么?

李少华:我刚才提到的地方政府三大诉求,最终有两个收口:一是帮当地解决产业端和供应链的问题,提供生产到销售整个环节的全赋能;二是提供数字化能力。同行往往只具备其中一个能力。我认为阿里把上述两者都结合起来了,这是我们的最大优势。

记者:阿里的数字乡村解决方案如何与阿里系业务协同起来?

李少华:数字乡村建设可以理解为阿里助力县域数字化的一个入口,也是县域政府和阿里数字能力连接的一个Hub(中心)。我们希望能够把阿里多种数字化能力赋能到政府。比如,数字兴业板块,大规模用到阿里云底座的技术。同时我们也会在供给体系上整合阿里的众多电商及其他零售业务,包括盒马鲜生、淘宝、天猫。我们也会与1688、AE(速卖通)一起在县域就某个特定产业一起联动。钉钉则是我们数字治理方面的技术提供方总之,数字乡村业务是集中体现阿里经济体生态协同效应的新窗口。

二、阿里人做“三农”的家国情怀

记者:阿里的数字乡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你们靠什么驱动自己?

李少华:我们这个团队很多人在做数字乡村业务时都有一种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团队都知道,“十九大”后中央提出面向未来20年的两大国家战略,一个是数字中国,一个是做乡村振兴,而数字乡村是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城乡鸿沟,必须也必将以数字方式填平。

2019年6月,我们成立数字乡村实验室。当时有人对这个做法很不屑。对一个蓬勃发展的科技公司来说,农村项目和其他商业项目比起来,很不高大上。但是,我们知道,这项工作必须做,必须用最新的数字化思维来做。而且,以我们对阿里综合数字能力的了解,这些工作可以做好。

另外,我的核心团队里共产党员的比例非常高。现在有7个直接向我汇报的同学,5个是共产党员。而当时招聘人员时我们并没有刻意要求这一点。

我觉得,团队成员把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战略、超出商业的家国情怀,是推动团队进步的基础。

记者:您在做阿里数字乡村业务时,一定接触了不少县域领导,他们有哪些共同点?

李少华:我也是从县里走出来的,小时候还经常下地干活,现在我的父母也在县城,所以我对县域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分管阿里数字乡村事业部以来,我接触了700多个县的主要领导,现在我特别理解他们。他们共同的诉求是,都非常主动地想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努力填平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记者:最早什么时候关注“三农”问题的?

李少华:26年前,我的大学毕业论文写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转型问题。很神奇的是,现在我在一个全球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居然又管了两年农村战略,找到了通过数字化赋能县域发展的金钥匙,为当年的论文找到了新的答案。

三、“一部手机治天下”

记者:一个理想的数字乡村是什么样的?

李少华:未来的数字乡村,应该把乡村治理、扶持产业等一系列便民服务都数据化。这些数据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老百姓,增长居民幸福指数。在我们内部,这叫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

数据的效用对于政府官员来说,是一部手机治天下;对企业来说,数据将驱动业务发展;对老百姓来说,数据让我们生活更幸福。

记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费孝通等知识分子搞过一些乡村实验。现在我们讨论数字乡村,也是新时代的理想乡村解决方案。你认为相距百年的乡村实验,本质区别是什么?

李少华:不只是知识分子,很多革命家也做过很多乡村调研和理想乡村实验,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来看数字乡村,我认为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企业行为,也不是单个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而是一个国家层面的战略行为,这是和百年前的一系列实验的根本区别。现在的数字乡村,是我们国家经过百年探索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

阿里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在供给体系、数据技术,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大数据上,有了充分的积累。时代造就了阿里,我们再以自身优势和技术积累服务于数字乡村建设,这是企业回馈社会的更好方式。

采访者:《天下网商》郭小山

数字乡村
Theme Jasmine by Kent Liao;Farmig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