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4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特请湖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杜海洋,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李顺清介绍《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简称《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记录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下午好!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百年大业,规划引领。做好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当头炮”,只有把制定规划这一步“先手棋”下好了,乡村振兴的“满盘棋”才好接着下,才能下得活。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依据2018年省委一号文件,省发改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编制了《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已于2018年11月21日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实施。现在我向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除前言外,《规划》共十三章,分为总论、空间格局、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大板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全面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确保2018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落实落地。
《规划》坚持目标导向。科学研判我省乡村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紧扣我省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矛盾,按照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产环境、农村社会文明、治理方式、农村居民收入等内容设置了26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4项、预期性指标22项。
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提出了湖北乡村振兴“65432”重大行动。
产业兴旺有六大行动,
其中建设50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
打造10条千(百)亿元特色农业产业链;
建设20个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
实现农村电商规模过千亿。
生态宜居有五大行动,其中
建成省级生态村1500个;
建设2000个美丽乡村;
建成2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
乡风文明有四大行动,其中
保护和改造100个特色文化村和5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重点保护100个传统村落。
治理有效有三大行动,其中
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过5万元的村达到60%以上;
“雪亮”工程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生活富裕有两大行动,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过2万元;
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3%。
同时,根据不同时间节点确定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愿景,到2020年,全省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走在中部前列,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深入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全面建成。
坚持问题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农业农村发展成就辉煌,农业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农村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省乡村发展仍存在产业竞争力不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生态环境不好等问题。
针对我省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注重解决主要矛盾,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针对我省乡村产业竞争力不强,大企业方面缺少领头羊,大产业方面缺少价值链,大品牌方面缺乏招牌菜,大融合方面缺乏闪光点等问题,《规划》提出加快推进中国农谷、中国有机谷、硒谷、虾谷、橘谷、药谷“六谷”建设,做大做强“荆楚农优品”举措。
针对我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提出推动城乡“四网”互联互通,构筑乡村通达路网,完善乡村循环水网,优化乡村清洁能源网,建设乡村智能互联网。
针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建设荆楚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四宜”美丽乡村,实施长江、汉江、清江流域生态健康工程,推动“三江”流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大别山、秦巴山、武陵山、幕阜山“四山”生态保护工程,构建华中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实施“千湖”碧水工程,彰显“千湖之省”本色;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实现全省农村无害化厕所全覆盖,宜林荒山基本得到绿化,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
坚持效果导向。聚焦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生态方面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规划》以专栏方式把我省实施乡村振兴的五大任务统筹细化成73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大计划,既完成国家规定动作又有创新自选动作,充分彰显了我省特色。按照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都市城郊乡村振兴先行区、扶贫片区乡村振兴试验区三大片区精准施策,扎实推进我省乡村振兴规划落地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将围绕《规划》部署的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大计划,落实落细到具体项目,形成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格局。按照前期项目抓报批、储备项目抓转化、已批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的思路,充分运用我省“两库”平台,建立完善全省乡村振兴项目库,建立项目台账和推进机制,优选一批、储备一批管长远、利全局、惠民生的项目,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之真正能够惠及农村、农业、农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规划》围绕乡村振兴“人、地、钱”等要素供给,提出了大力推进“三乡”工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等重大政策措施,并从加强党的领导、坚持规划引领、确保科学推进、强化法治保障等方面着手,确保《规划》落地落实提出了具体要求。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提问————
湖北日报:湖北规划在培育乡村产业体系方面提出了哪些措施呢?
杜海洋(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了加强“六谷”建设,壮大农产品“十大千(百)亿产业链”,推动湖北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创新举措(2018年8月10日,我省在北京召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专家论证会,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发改委等中直机关及科研院所领导、专家认为这些创新举措符合我省实际,充分体现了湖北元素,具有浓厚的荆楚味)。
“六谷”分别是中国农谷、中国有机谷、硒谷、虾谷、橘谷、药谷,有的是我省过去确定的省级战略,有的是近年来根据我省各地区产业实际提出的发展思路。
“中国农谷”以培育区域性品牌为抓手,引领长江中游经济带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
“中国有机谷”以建成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为目标,重点推进高端粮油产业、有机蔬菜、精品果业、有机茶园、有机特色养殖、有机农产品加工等建设。
“硒谷”以特色资源开发为核心,高效利用恩施州、江汉平原富硒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富硒粮油、富硒蔬菜、富硒茶、富硒畜牧、富硒水产等特色种植和养殖。
“虾谷”以优势产品为核心,依托江汉平原丰富的水资源,发挥潜江小龙虾品牌、加工、营销等优势,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体系,加强小龙虾加工园区建设,推动小龙虾产业链延伸。
“橘谷”以重点加工企业为依托,发挥品种和品牌优势,强化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实现柑橘综合利用零废弃,在长江中上游建设国际一流高品质柑橘生态产业带,打造国家柑橘产业现代技术集成基地。
“药谷”以建设全国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为目标,充分利用神农氏、李时珍等中医文化资源,在秦巴山、大别山、武陵山等地发展中药材产业。
“十大千(百)亿产业链”是指发展壮大油料、蔬菜、小龙虾、大宗淡水鱼、茶叶等超千亿和柑橘、食用菌、中药材、猕猴桃、鸭等超百亿的农业全产业链。
一是加快发展以长江、汉江流域主产区双低优质油菜,十堰市郧阳区油橄榄、咸宁市通山县油茶、恩施州利川市山桐子等为主要品种的木本油料。
二是以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
三是在江汉平原发展以“潜江龙虾”品牌为引领的小龙虾。
四是建设布局江汉平原湖区、长江沿线、汉江沿线大宗淡水鱼养殖区。
五是在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大别山区、幕阜山区四大片区打造“利川红”“恩施玉露”“武当道茶”“英山云雾茶”“宜红茶”“赤壁青砖茶”等名优茶品牌。
六是建设布局长江中游、清江流域和丹江口库区三大柑橘产业带。
七是重点建设大洪山、秦巴山、武陵山、大别山、幕阜山、大中城市周边等食用菌优势产业带。八是以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大别山区、幕阜山区、神农架林区、三峡地区为重点发展中药材。九是以武陵山、幕阜山、秦巴山、大别山为重点建设猕猴桃生产基地。十是加大江汉平原鸭养殖板块建设。
湖北之声:湖北是农业大省,在着力建设农业强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方面,农业农村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还准备从哪些方面强化措施,加快我省乡村产业振兴的步伐?
李顺清(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2018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工程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农业科技推广运用等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湖北贡献。
二是抓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支持返乡创业、派驻农业科技特派员及大学生村官、实施青年农民创业扶持工程、培育“红色头雁”、实施“三乡”工程等措施,加大了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发展带头人的培育力度,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三是抓绿色发展。着力推动农业发展由追求产量增长向追求优质高产并重转变,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四是抓产业融合。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推广运用高产高效种养模式、加速发展乡村旅游等,农业的新功能新价值得到拓展,成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途径。
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突出农产品加工、粮油蔬菜生猪水产四大千亿元骨干产业、打造新千亿元级朝阳产业三大重点,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二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将在稳定提升粮食产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深化农村改革、抓好农业产业扶贫方面实现“六个着力”。
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在补贴优化、资金整合、金融支撑方面实现“三个强化”。
长江商报:湖北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从“三江”流域生态健康工程、“四山”生态保护工程、“千湖”碧水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等四个层面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进行了部署,请您谈一谈采取这些措施有哪些考虑?
杜海洋(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首先,从政治层面上体现了湖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考察长江作出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我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际举措。其次,统筹推进“三江”流域生态健康工程、“四山”生态保护工程、“千湖”碧水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在湖北生态保护中的具体体现。第三,体现了湖北作为水利大省、千湖之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好水系生态屏障保护与修复的决心。中小河流重点段、病险水库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一直是我省的投资重点。但是我省水利设施体系存在较为严重的肠梗阻现象,集中表现为农村中小型泵站、中型灌渠、小型河道淤塞严重。这就好比人体的主动脉畅通无阻,但毛细血管出现阻塞。基于此,我们提出“‘千湖’碧水工程”,将改善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河湖湿地生态系统、河网综合整治和生态化改造作为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来推进。
湖北经视: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人居环境短板,是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我省都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目前进展和成效怎样?
李顺清(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 近年来,我省农村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处理、供电、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以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精准灭荒“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一是制定了“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三年内完成330万农村户厕、25063座农村公厕、3270座乡镇公厕、2883座旅游景点厕所改建,到2020年实现城乡无害化厕所全覆盖。目前正按照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二是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意见,规划到2019年底实现全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出台了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考核办法,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干支管网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三是规划到2020年底,全省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标全覆盖。近三年来,全省已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97座,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977座,配置垃圾收集箱291万个、机动收运车辆2.26万辆、保洁员13.3万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74.1%。四是扎实推进实施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十大标志性战役,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大力实施精准灭荒三年行动,做好“生态+”文章,加快发展林业产业,推进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城乡“四网”(路网、水网、能源网、互联网)互联互通和“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为抓手,全面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在美丽中国建设中体现湖北作为、展现湖北担当、作出湖北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