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伟:生鲜零售(电商)终极猜想

农商研究院Farmigo.Net注:本文为陈功伟(果乐乐创始人兼CEO)在2017年9月23日的演讲速记。

我的内容是四部分,一是中国发展十年的电子商务目前的现状,二是我们自己的观点,三是我们自己的实践,四是今天我演讲的题目,猜想。

为什么用“猜想”这个词,我想了很长时间,不能够准确的去描述,但是它困扰了我很长时间,我最近有一些答案,特别是做生鲜这几年以来,它跟电商的关系,生鲜零售、生鲜电商和电商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其实真正电商纯线上的发展高峰期已经结束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来看前面这十年,首先在中国传统的商业流通之中,有很多不均衡或者叫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所以导致电商在一段时期之内非常火爆,成长很快。

举个例子,像我的湖北老家京山县就没有一家户外运动的品牌,这个只能从网上去买,所以淘宝、京东很快抓住了这个机会崛起了。

但是到目前为止,2017年上半年,我依稀记得网购人群的增量只有7%了,基本上停止了,没有新增的人口红利了,农村网购基本上也已经非常普遍了。

还有一个是品类的战争也结束了,从最早的图书音响、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家电到化妆品,到现在标准化的农产品,基本上所有的赛道上都已经形成了,所有的都已经在网上可以买的到,都已经开始做电商,没有新的增长空间了,就是整个电商市场目前是这样一个现状。

反过来看我们做的非常辛苦的或者叫仅存的一个行业就是生鲜,但是这个市场可能处于开始,我们过于乐观,这个市场是一个存量市场,因为吃的这个东西从来或者叫做一直以来它都是最发达的。

我们中国商业最发达的是农贸市场,是我们食品的流通。所以我们做了这几年之后发现,你去找增量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你PK的是那些非常传统、而且非常发达的原有的农贸流通体系,这个是非常难做的。

第二,线上的流量,京东和天猫基本上已经全覆盖了,大家可以看一个数字,2017年除了京东和天猫之外的,唯品会和聚美优品的增长也已经停止了,股价大跌,变成了京东和天猫的子系统。所以阿里和京东还在不断的涨,但是其他的垂直电商也非常困难了,而且天猫和京东也加大了对生鲜品类的覆盖。

所以在这种大的格局之下,做一个独立的垂直的生鲜平台,在我看来已经几乎不太可能了,这个市场我的感受是这样的。这是网上的一段话,BAT像天上的神仙,看着人间在打架。

因为我最近在不断的见投资人,所有人都会问到一个问题,你觉得阿里会怎么做。因为对电商而言,关系到零售,大家都可能会认为你做的事情可能是阿里要做的事情,你怎么面对。

得生鲜者得天下,在这个赛道上真正能PK阿里的可能只有京东,但是京东发力比较晚,它是在2016年的3月份才真正成立了生鲜事业部,目前也不到200人的团队。

但是反过来看,这个市场有足够的利润,有人的地方就有订单,在一个学校随便一推广几千单。我们在上海仓库周边的一个企业园区里面,发了一天的传单,1天200多单,有人的地方就有订单,这个市场太大了。

目前来看,我自己的一个心得,可能所有的生鲜电商必须要背靠一座大山,因为这个品类是巨头的游戏,小的玩家很难生存。

阿里(易果生鲜)我听说又融了7.5亿美金,京东投了天天果园,腾讯(每日优鲜)B轮开始,持续的进行投入,昨天宣布完全了新一轮的3.3亿美金的融资。所以在这个战场里面,没有人敢掉队,因为它太大了。

反过头来说,中国电商接下来主要的赛道应该是在这个品类上,生鲜农产品和生鲜电商,这个赛道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用本来生活喻华峰的一句话,我觉得是比较能够反映我们的心声,“穿越最长的赛道,让时间去证明”。

这个赛道最长的链条,从种苗、土地、种植、出品、保鲜、流通,一直到销售、推广、营销、物流、仓储,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因为这一块在中国来讲,农业的生产方式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制约化的种植生产还没有形成,所以当生鲜电商或者食品电商在做的时候,产品的品质很难让人放心,所以基本上是都把力量伸到了源头,然后一直到后端,冷链配送、推广营销。

我那天跟一个人开玩笑说,如果这个中间能够跑出来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如果在其他行业早就能够赚大钱了,这是非常难的一个赛道。

第二,这个行业迄今为止,我们看到融资额一笔一笔的在披露,现在没有几千万美金都很难拿出来讲,花了大量的钱,一波一波的从最早的沱沱公社到本来生活等等,有一大堆的选手,现在能够活下来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前赴后继的倒下了不少,可以说这个战场非常的惨烈。

我们看一下现状是什么呢?刚才讲的增量和存量的问题,其实从目前来看,电商的增量时代已经结束了,线上的流量已经逼近天花板。

阿里为什么要做盒马,阿里不做盒马,它的空间基本上快到了。生鲜是传统的一个引流的品类,盒马未来在我的假设中,它可以通过这样的业态聚集大量的人流,重新布局新的商业板块,这是它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而且这个品类一直没有被搬到线上,它搬到线上太难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的话,在这些年的发展之中,所有的品类是根据这两个纬度不断的进行调整优化,逐步走过来的,最早是客单价低,最早第一个上市的是当当,它是客单价非常低,然后频次也还可以。

然后是天猫,基本以服装为主,它的频次比较高,客单价也不是太高。然后是3C,做的是最难的京东。

生鲜这个它本身频次又高,客单价也低,物流成本又高,所以做起来非常辛苦,目前能够活下来的垂直类的生鲜电商,能够过3个亿规模的,我不断的在想,可能又要挂掉一家,目前可能不到10家企业。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另外一个力量还在成长,就是传统的、新的商业业态和新的、传统的生鲜的零售业态还在不断的补充,这一块也会拿走大量的市场份额。

我去过两次盒马,一次在上海,一次在北京,不得不提盒马,我的感觉就是三公里之内,其他的生鲜无论是什么业态,很难存活,它把大量的人流全部吸了进去。像上海金桥那个店,旁边的家乐福基本上盒马做了三个月的时候,它就很难维持了,连续下滑,没有人了。所以阿里、京东这种平台的业态,或者叫做这种大的吸流的公司已经出现了。

那么现在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公司花了一年的时间,建立一个群,叫未来生鲜怎么样的一个群,每天大家都在里面讨论,说来说去就是两句话,线上的B2C可能是做不了的,流量没有了,只有线下还有机会,而线下传统的企业也在反思,也在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层出不穷,从社群、团购、预定,包括无人售货,不断的推陈出新。

所以到目前来看,线上线下相结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且在生鲜这个品类,一定是线下强于线上的。

我们自己花了很长的时间,我们到底要选一个什么样的赛道,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经过一年的思考,调整到线上线下结合的新的社区的零售。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的话,买食材、生鲜的场景会是怎么样的。

第一,我们觉得它会在一些我们定义的叫商业店,也就是人流量相对集中的地方,二是离家庭厨房近的社区店。而在商业的这种业态之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就是2017年上半年我们看到了无人货架,昨天上午我在开一个会,5位无人货架的创始人在一起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做。

外卖驱动了办公室的消费,目前在北京和上海、成都、武汉做无人货架的企业至少超过30家,目前我看到披露的融资应该不止20个亿,就是在2017年上半年,但是这个其实在2016年就已经发生了。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办公室有一个APP,有一个货架在那里,可以提货,你有8个小时的时间在这儿待着,随时可以买东西,说得大一点,这个东西是可以截胡美团甚至京东,因为它统一了配送。

以前京东给送东西,我们一个办公室送100个包裹的时候,送50个包裹的时候,可能从京东来讲是50次快递的发生。但是如果你一个办公室、一个单元的时候,这个物流会被集中,成本会降低。

然后反过来说它为什么跟生鲜有关系,因为生鲜做的是人的一日三餐,早餐和中餐有可能在办公室发生。所以我们讨论之后,无人售货里面最大可能活下来的品类应该是早餐和盒饭。

说到早餐跟盒饭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家企业就是美团,我相信美团应该会有很大的一个布局在这里面,因为动了它的外卖。

剩下的就是家庭的厨房,晚上回家,周末去菜市场或者在家里做饭这样一个场景,社区店。所以我们的第一个观点是生鲜零售的主战场未来会在社区,人口向城市集中,社区的商业会发展得更快,人会更多,这个流量是增加的。

第二,社区生态的消费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原来大的MALL在我看来它不是太便利,女性、健康、体验、便利、社交功能,这是要涉及进去的。

国家一直在提社区商业,因为原来城市里面没有这么多人,现在每一个大的城市都是几百万、上千万的人。

所以首先有一个食品荒漠的概念,英国大概是在70年代提出来,日本、美国相继推行,解决食品荒漠。也就是在人居住的500米范围之内,应该有鲜货的食材销售,如果没有的话,这个就不太适宜居住。

另外一个就是7—11无人售货机在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当中,膨化食品基本快消失了,方便面没有了,口香糖这种基本上卖不动了,卖的全部是鲜榨、果汁,矿泉水都卖得很少,果汁这一个单品贡献了60%的毛利。

还有中国人习惯是在家做饭、回家吃饭,所以社区商业中很大的一块应该是社区的生鲜零售。

我不是说唱反调盒马,但是我觉得未来中国的社区零售应该是小而多而非大而全,大卖场的弊端已经很明显了,停车不方便,要花很长时间,管理成本也非常高。我们开一个盒马的店,它基本上10个平方要一个人,几千平方要几百人,非常难管理,每七到八个人就会增加一个管理人员,而且管理人员的成本是最高的。

我们看了一下日本和美国两个国家的社区和生鲜发展阶段,第一个跟中国一样,也是自由市场,二是农改超,超市里面卖生鲜。三是专业生鲜店开始出现,四是品牌与连锁。目前来讲,这是看得很清晰的。但是中国目前这一块社区店不稳定,管理经营理念也相对落后,服务没有标准,产品也没有标准,所以做得很乱,我们认为这一块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我们来看果乐乐,我们是2014年创业,是中国第一家水果的B2B公司,目前给上万家的水果店和超市在做水果的配送,北、上、广、深、杭这些城市,我们大概每天可以200吨到300吨的货量组织采购、配送。我们目前为止开了5家直营店,把社区生鲜店这个模式不断的在做尝试,数据基本上跑通了,到第4、5个月基本上就能够打平并且盈利。

我们是怎么做的呢?跟传统的店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一是以用户为中心,这个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确实很难。因为我们一直以来的零售都是我不管消费者是谁,我卖什么货,以货为中心,所以把货为中心改成以用户为中心,这个从逻辑,从我们的体系设计上就完全不一样。所以第一个就是做的数据的记录,一个人到店里来,不管他买不买东西,都要有一个记录。微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所有的人只要进店,不管是我促销也好,一定要进去,然后我们在群里组织活动。

第二,数据的管理。我们把每天的商品单价、利润、进货、成本、库存每天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很清楚的记录,我们力图通过数据管理,替代一个专业的店长的工作,每天店员看报表,知道该进什么货、该补什么货、什么货赚钱、什么东西需要促销,全部是数据提供给他,而且支持我们的采购。

第三,我们所有的店来讲,就是统一的供应链,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而且每周每个店支持两次活动。我们把B2C和B2C的库存收银机打通,我们做的是在线的收银系统,这个讲起来可能复杂一点。也就是说我们店里面的收银机跟线上商城的库存是同步的,线下卖东西、线上卖东西统一用一个库存的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会直接到我们的采购端,到我们的B2B,这边卖什么货,那边就开始配什么货。所以这中间不是人在说今天搞什么促销,货品全部是一线的数据反馈出来的。

最后两张图,这是我们做到现在总结出来的,其实挺复杂的,三种不同面积的店在不同区域的品类组合,我们把品类分了六大类,蔬菜、水果、农产品、早餐、主食、肉蛋禽奶加上零售和快销品。像大一点的商业店、社区店全部是线下,也就是说线下只要你的流量足够好,这些商品的转换率自然会很高,所以线下未来应该会是生鲜零售的主战场。小一点的店有一部分放在线上,像特色农产品、肉蛋禽奶放在线上销售,线下只做水果,因为它相对比蔬菜好保存,蔬菜就不要碰,100平的店才可以上一些蔬菜,它可以带动很高的客流,但是它的销售额非常低。我们10月份再开3家店,而且会以100平以上的店为主,基本上每一个单品的频销都算出来了。

最后,它的一个运营方式,有四部分,一是集中采购配送,二是社区实体门店,三是以门店为基础来健全,四是推一个公共的线上B2B商场,把所有群的人都往线上一个商城去导,线上去卖那些线下卖不了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大概的运营方式。

农商研究院Farmigo.Net,由休橙(微信号:XCWHcom)发起,实践和研究农业电商农村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