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勇:汇吃如何应对食品电商大环境变化

农商研究院Farmigo.Net注:朱春勇(花名:莫大,淘宝网总监兼淘宝汇吃负责人)在2016年11月4日的论坛上表示,淘宝汇吃将更多地去打造活动、拓展新奇特和“有感情”的商品,致力于内容营销,对商家进行新的分层和提高行业标准。

如何应对食品电商大环境变化?

一、大背景和环境

1、政策法规。2015年新食安法上线,大量食品电商面临国家食药监局的规范,更多卖家要去办证以及规范商品信息和服务体系。食安法落地后,整个淘宝平台百万级的卖家都会受到影响。

2、消费升级。随着消费者收入上升,过往淘宝的”极致性价比,9.9元包邮“营销方法慢慢不被消费者认可,消费者更多看中的是商品品质、来源、良好的服务和完整的供应链。

3、市场竞争。这几年,涉及到农产品、食品的垂直领域在起来。

二、淘宝上的不同消费群体

通过这几年系统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消费者的需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大数据显示,用户对于品牌以及哪里能找到更具性价比的商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后者也是淘宝的优势。随着中产阶级崛起,消费升级出现,越来越多消费者会对健康非常关注,关心商品怎么生产出来,怎么种植,怎么送到家里。最后,也会有一群人非常在意口味,在意哪些商品是好吃的,是他没有吃过的,我们把他们叫“享私欲”的用户。我们把这些用户都理了出来,发现在这些年,这些需求一直都是存在的。

三、变化的消费趋势

1、对品牌的需求。食品电商在成熟,主流消费者成为网购人群后,我们已经完成了对消费者心智的打造,但消费者会越来越关注品牌:比如,今天这包零食是在某一个平台买的,某一个卖家那里买的。这个时候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淘宝食品的市场在哪里?

2、用户年轻化。年轻人会成为我们的主流,落到食品上面,80后和90后占到65%,特别是90后,在这一两年的增速非常快。如何在食品购买上满足年轻人?这跟过往是不太一样的。

3、无线化。2016年可以看到全网差不多75%的流量和订单来自于手机,食品这个行业会更高,基本上在80%以上,流量和订单都是在手机上完成的,原来通过以搜索为主要展现路径的流量,正变成小频的、碎片化的流量。食品行业该何去何从?

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以及用户的变化,淘宝汇吃也作了一些思考。比如怎么打造品牌、赋能商家,怎么帮助商家在这个大背景下建立子品牌,建立消费者通达渠道和服务体系,还有导购优化。

淘宝汇吃将如何做?

2016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做过调查,很多线上消费者对品牌会有慢慢的认知,但他们很难说清楚哪个品牌是他们比较认同的。

通过梳理,我们会发现淘宝在过去不是没有建立过品牌,而是每个品牌都很难讲清楚它的利益点在哪里,品牌背后的内涵是什么。比如之前在“新农人”、“桃花源”上的尝试,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我们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诠释“淘宝汇吃”这个市场品牌将如何来做:

1、我们会打造活动品牌。

活动的方式最能够促进消费者活跃。活动上面,我们会打造“食尚全球”,针对年轻人尝鲜、尝新的需求,我们叫“任性吃”系列。第二块是“地道中国”,去发现中国大量的、好的原产地的商品,我们通过特色中国和很多服务商合作,做各地的传统、地道农产品系列。

同时,我们去喊我们的宣传口号,“淘宝汇吃,食在任性!”。淘宝多年积累下的消费者心智是丰富和多样性,很多消费者只要提到淘宝,都会觉得别的平台买不到,淘宝能买到,这个优势我们要保持,同时去拓展新奇特和有感情的东西。另外,就是切合食品行业的消费需求,最核心的是安全,我们要打安全、放心、有保障。

既能吃到更多样性的商品,也能放心地吃,这是“食在任性”的内涵。

它会落地到“价格的任性”、“情感的任性”、“商品的任性”、“独到的任性”,通过一系列活动去做。我们会出一些VI,像牙米鼠,包括结合一些IP做内容营销,做一些事件传播、微博、微淘等自媒体矩阵的营销,来打造自己的美食品牌。

2、然后是商家体系的改变。

淘宝上有百万级的食品卖家,过往我们的服务和运营是相对简单粗放的,跟整个平台的导向有关系。

过去,淘宝平台对商家的了解是建立于成交额上,大卖家和小卖家的区别就是交易额。随着我们对消费需求的分析,过去大卖家、小卖家这样的区分维度很难帮我们找到那些“好的卖家”来满足消费需求。

特别是,今天我们要做内容,要满足年轻人的需求,要接触新媒体,会发现大卖家未必在这些方面具备这样的能力。随着消费升级,很多消费者关注高端市场,通过过去那种商家分层模式,你不知道哪些商家是好的,没有一个体系。

于是,我们做了这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从2015年就开始了,我们把商家从数据层面上,资质层面上,以及在商家提供的服务层面上作了一次分类,一些好的卖家就开始出来了。但光有分层还不够,我们不知道这些好的卖家群体是什么样的,因此我们做了汇吃+的二期,从商家的类型、能力和特征上做了结构化。

具体来说:商家的类型,比如是品牌商还是工厂店还是经销商;商品的特征,比如商品是不是有产地,是不是有机的,是不是具备一些国家级相关荣誉;商家的能力,比如营销能力,做内容、应用新媒体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维度拆分,会看到未来淘宝食品会形成新的商品和商家矩阵,形成不同特征、能力和商品特色的商家池和商品库,满足前台消费者的各色诉求。这让我们未来可以去做对泰国食品非常关注的消费者市场,也可以做对抹茶这个口味有爱好的特殊人群市场。

在这样的体系下,导购如何去做?除了手机淘宝首页上淘宝汇吃的频道出口,我们半年来还做了很多内容和新媒体的尝试,和优酷有很多合作,比如林依伦、叶一茜的直播,用户是认同这种方式的,而且很多卖家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我的理解是,淘宝汇吃是食品的一个样板市场,坦率来讲,覆盖的商家数不会特别多。淘宝汇吃需要打造消费者认知强烈的垂直市场,进而带动整个行业。

关于“一千零一夜”

2016年年初,我们跟淘宝市场部合作了“一千零一夜”,我们的理解是:用不一样的商品,加上有温度的内容,在一个全新的时段、全新的入口打造全新商品导购模式。

我们一直在尝试做潜力品类的打造,消费者会有对主流商品的需求,对爆款的需求,同时我们发现很多好的单品、好的品类是有潜力的,会大量人群关注的,但它跟爆款有区别。从去年开始,我们基于算法、潜力模型的挖掘来做。

淘宝的商品和商家的多样性的,如何去挖掘多样性,找到一些特色商家、特色卖家?所以,我们在“一千零一夜”的16期里,差不多选了1000多个卖家来主推,这里面有很多令人想象不到的商品和商家。

比如,第一期的鲅鱼水饺只有当地人知道,外地人不知道,我们主打的时间段是七八月份,水饺的旺季往往在秋冬季。但是,因为契合了一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青岛的姑娘在上海街上吃到了家乡的水饺,结果当时鲅鱼水饺卖爆了。

当时整个拍摄我们是外包的,我们做更多的是选品。这里面会有很多的思考:如何选择内容,不同的品类打的内容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当时选了新奇特的商品,比如“家的味道”、“进口美味”和“匠人手作”等等。

第二期就是火腿配酒,从传统认知来说火腿应该配红酒,但是我们最后选的是果酒“小桃红”。果酒不是最大的品类,但是我们发现它趋势很好,更偏向年轻人。结果,它那一天的销量比过去30天提升数百倍,这个品类就开始被大量关注,成为一个热点。

“一千零一夜”是可遇不可求的,可能短期内不会再做了。但没关系,这样一个活动对整个食品电商,至少对淘宝平台是有触动的。我们发现年轻人喜欢的东西,真正踩到这些点,能给予我们非常大的回报。

现在,已经有很多卖家自己动手开始拍了,有些卖家有网红、媒体等方面的资源,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支持,包括我们也在跟一些新媒体合作,接下来一起来推这个事情。

接下来我详细讲一下我们半年多里做的一些尝试以及遇到的问题。

农商研究院Farmigo.Net,由一休(微信号:yixiuorg)发起,实践和研究农业电商农村电商